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发布 2023-04-11 23:44:28 阅读 3419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相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水平、空间想像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初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准备: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 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仅仅左手?哪仅仅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右手在**?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评析把“左右”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相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准确摆放**)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准确)

提问:(1)数学书的左边是。

(2)数学书的右边是。

(3)数学本的左边有还有。

(4)铅笔盒的右边有还有。

课间操: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 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篇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准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持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升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水平.

3.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理解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水平和表达水平,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升。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协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升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能够说说你自己。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简单的推理水平。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协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协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理解。比如:

在导入中,让学生理解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个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

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

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左右》教案及反思

反思。篇一。1用生活中有关 左右 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认识 左右 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空间想像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数学书 铅笔盒 练习本 多 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2 左 右。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对于 上 下 前 后 的位置关系,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而 左 右 位置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最为薄弱的,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说明。1 教学时,我让学生认识自己肢体的 左右 作为知识的引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多些,少些》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 多些,少些 教案。1 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3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