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6画》赛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28 17:47:28 阅读 6549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2、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2、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他们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2)怎么记住这生字的?4、出示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自读,齐读。5、口头组词巩固记忆。

6、区别“转、杆”这两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以及在文中的读音。四、朗读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愿意把课文读好吗?

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2.

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接读课文。

评议。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后教师指导说出课文大意。

五、学习写字。

观察生字,教师指导写“艺、丝、转”等几个字,其余学生自己写。六、小结激趣。

小朋友们,你想知道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来的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2、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听风声的音频,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2、用书扇一扇,你感受到了什么?3、小结导入:风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但它看不见,摸不着,那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

二、复习生字词。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是?(宋涛、陈丹、赵小艺)这节课,他们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出示**,谁和他们打个招呼。学生和他们打招呼,通过打招呼读准名字中的生字。

2、这三个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你能读吗?复习词语。

3、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谁能把他们的音读准?出示多音字,指名读,辨音。二、学习课文。

(一)、出示问题,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问题:

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互相说说。(二)、自学后交流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引导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交流学习赵小艺画风的部分:

1)指名反馈赵小艺画风的句子。(2)通过阅读了解赵小艺是通过什么画出风来的?引导归纳出:

旗子飘、风车转。比较“风车在呼呼地转”和“风车在转”的区别,知道“呼呼地”表明的风大的程度,不是可有可无的。(3)看图加深印象。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用“风来了,风把吹。

了,风藏在里。”这个句式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说: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转动的风车里。

2、交流学习宋涛画风的部分:(1)指名反馈宋涛画风的句子。(2)通过阅读宋涛画风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宋涛是通过画斜斜的雨丝来画风的,引导归纳:

雨丝斜。(3)通过看图加深印象。(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3、交流学习陈丹画风的部分:(1)指名反馈陈丹画风的句子。

2)通过阅读陈丹画风的句子,让学生明白陈丹是通过画弯弯的小树来画风的,引导归纳:小树弯。

3)通过看图加深印象,并让学生做动作来帮助记忆。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4、同学们真棒啊,不仅知道了赵小艺、陈丹、宋涛他们三个人是怎么画风的,还做成了一首小诗呢,出示,请大家给这首小诗加上题目,就更好了。齐读“风来了”这首小诗,巩固课文内容。5、读读说说:

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课文里的几个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适时引导小结:任何事物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本来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任何问题只要我们动脑筋,勤思考,并联系生活生活实际,就一定能解决它,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像赵小艺一样爱观察、勤思考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找三名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提醒注意宋涛的动作有“想了想”,赵小艺的动作有“喳喳眼睛、想了想、笑着说”,表演的同学最好能带上动作,其余同学读剩余部分。四、拓展学习。我还会画风。

(1)学生交流自己画风的方法。

2)出示**,从图中拓展更多画风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用“风来了”根据**进行口语训练。五、作业超市。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喜爱写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板书设计:

赵小艺旗子飘风车转。

画风陈丹小树弯善于动脑、思考。

宋涛雨丝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6画》优质课导学案

6 画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会认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10个生字,认识 辶 2个部。首 会写 水 去 来 不 4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课文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3 会正确地朗读 背诵 默写课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6画》优质课导学案

识字6 画。教学目标 1.认识 远 看 近 听 春 还 等12个生字,会写 水 去 两个生字。2.理解 远 和 近 有 和 无 来 和 去 是意思相反的词。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并写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 6画》优质课导学案

课题授课班级。6 画。一年级二班。主备人。课时安排2 辅备人。画 包括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 水 花 鸟,给人以鸟语花香 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 画 教材分析。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编者巧设这首绘景美 韵味足 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既能让学生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