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发布 2023-03-28 06:54:28 阅读 4149

作者:徐友。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3年第09期。

一天,我坐在我们班美术老师的办公桌上,欣赏我们班学生的作品,其中有一张我看不懂画的是什么,拿给别的老师看,他们都看不懂。有一个同事带着5岁的女儿走进来,我请他的女儿来看,他的女儿说:“那不是山路吗?

你看不懂吗?”由此我想到,在语文课上我经常听不懂学生的发言,而总会有小伙伴来解释给我听,我才明白。看来,孩子的世界要用孩子的心去理解,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

一年级的孩子还很小,一年级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牙牙学语阶段,作为老师,应当用“儿童的思维”去理解儿童的世界,要学会转换角度,使自己变成孩子,才能读懂孩子。

一、换位思考,就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有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同事和我一起教一年级语文,开学刚刚过了两个星期,他来问我教到了哪一课,我说教到《 j q x 》这一课,他惊讶地说:“你才教到《 j q x 》啊!我已经把汉语拼音教完了!

”我也惊讶地说:“真的吗?那么,学生都学会了吗?

”他说:“汉语拼音挺简单的,我估计学生们都会了。”后来,我建议他拿回头来再教一遍,一边教,一边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有些事情用我们**的眼光看是理解不了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变换角色的意识,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抛弃自己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蹲下来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蹲下来才能用学生的视角看世界,蹲下来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学习的一套教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换位思考,就要扮演学生的角色。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学校领导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为了能够上好一年级语文课,我向邻班的高老师学习,到她的班里听课,她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当她的课进行到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时,她找了一位学生上台做小老师,而自己却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我当时感到特别新鲜、有趣、好玩,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吗?

扮演学生的角色是从心理上去扮演,站在一年级学生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学生的某种切身感受。比如,设身处地地想想:“老师让我们好好写字,我每次都是好好写的,为什么还得不到优秀呢?

”“老师叫我们早晨要多读书,可是,我读了两遍就不想读了。”…这样,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去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时,也能够把任务说的更清楚,更具体。教学相长不就是这样吗?

换位思考,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转了。

三、换位思考,就要回忆过去的往事。

回忆过去的往事,回忆自己上小学时的学习情景,找回那段美好的记忆。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年里换了三位老师,其他两位老师,现在几乎想不起来是什么模样了,然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老师,就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有时说、有时笑、有时唱、有时表演,他的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好玩,所以,至今,我还能想起他模仿“马儿跑”的动作,还会唱他教我们唱的那首古诗。

可见,一年级的教学是需要激情的,教师要能够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成富有童趣的游戏,在游戏中学,在快乐中学,在玩耍中学,学得轻松,记得深刻。

四、换位思考,就要唤回自己的童心。

植物学家海德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所以,教师需要像孩子一样,也就是要拥有童心。

没有童心,你就走不进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不会接纳你,那么你对他的教育影响就十分有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拥有童心,真正理解童心、童趣呢?只要我们做到,孩子三岁我们就三岁,孩子十岁我们就十岁,孩子十五我们就十五,这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拥有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上学期,宿豫区教育局搞了一个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一年级是执教《草原的早晨》这一课。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与其他几位老师略有不同。他们都在幻灯片上直接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而我把这些词语粘贴在一只只小羊儿的身上,通过动画演示,让小羊儿从圈里一个接一个地跑出来,一边跑,学生一边认,小羊儿越跑越小,如果学生不能够快速读出来,就会看不见这个词,无形之中给学生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学生特别激动,觉得好玩,在认读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眨眼睛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这一教学环节显然是成功了,原因是,这一环节是以儿童的心态设计出来的,符合儿童的心理。

要进入童年的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老师就必须在某些程度上变成孩子,只有具备一颗童心,把自己视作孩子的朋友,处处用宽容和理解去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教育。

唤回童心,就要学会感受快乐烂漫的童趣,感受天真直率的童真,感受口无遮拦的童言,感受小孩眼里无小事。用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孩子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理解就是换位思考,要有童心,要知道现实内心的真正感受和想法。

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老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一年级语文老师。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小学江苏】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

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脉搏应该是识字教学,识字 是低年级语文课的精髓。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艺术性,一直是我们科任老师的心结。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认识规定的字,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郭沫若先生曾说 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能稳稳的走好这...

一年级美术教学的思考

丰荫明德小学周明。望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 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 在小学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陈勤。科教导刊 电子版 2019年第08期。摘要小学语文老师都知道,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汉语拼音,学生就可以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后面的识字教学就容易多了。学生还可以运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识字,组词,理解字义等。因此,汉语拼音的学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