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发布 2023-03-28 06:57:28 阅读 2411

山西省长治县苏店学校高艳平。

根据前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由于解决问题以情境出现,情境丰富多样,所以学生在读懂题意和捕捉有用信息上有困难,理解题意有偏差;由于教学中多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感悟,缺乏整理总结,学生找不到可以套用的模式,所以拿到应用题就犯怵;学生缺乏分析的方法……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针对这些问题,在如今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我更加关注“解决问题”的教学,也在这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解决问题”教学需要以丰富的情境为载体。

数学**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方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在生活应用最广泛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

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形象,需求趣味,所以更需要创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努力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更鲜活、更亲和、更有趣。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解决问题综合练习课》中,我广泛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如鱼、鸟、水果、汽车、男生女生、铅笔、窗户、吃蛋糕等等,并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有顺向的如已知信息补充问题,也有逆向的如已知问题选择信息;用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闯关夺宝的形式为主线,把各个零散的问题情境串联起来。

2、“解决问题”教学要注重意义建构。

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找路去走。”这里的“找路”,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则表现为学生主体基于教师价值引导的“由感性体验,到理性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特征。在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主要涉及加法与减法运算。加法,就是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起来的运算;减法,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

针对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解决问题,究竟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解决,往往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地方,也就是教师需要着力帮助学生理解的地方。在操作中,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画、手势等手段,通过追问、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本质特征。

3、“解决问题”教学要将传统教学优势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整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即用现代教育理念统领整个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课的设计中要以生定教,找到学生的难点、弱点,借鉴和参照传统同教学中的好的内容与方法,实现“辩证平衡”。对一年级而言,由于学生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识字有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机会去思考和展示,同时可以配以多**辅助,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同时,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一些好的题材与方法可以“旧题新用”。

数学**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育教学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解决问题教学在新教材中贯穿于各个阶段,要搞好解决问题教学,必须搞好低段的解决问题教学。

教师要领会新教材的教育理念,同时创造性地继承旧教材中的精华,让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有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内容解决问题的设想与主要内容。由于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以图画形式呈现,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正确收集图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较大。特别是那种一个条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个条件要通过收集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学习难度更...

对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在读取信息,理解题意方面都有难度。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始终不能正确解这类题,在辅导这部分学生时我也逐渐总结了一些方法。一 独立获取信息。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独立读题。一般我们要让孩子从 图 和 文 两方面获取信息。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分清数学信...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点,由具体形象的事物到抽象的文字描述,从简单的看图列式到 结合的问题 文字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按不同的分法可分为 看图列式,结合的问题,文字的问题 加法问题,减法问题,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 其中加法问题中包括 求两部分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