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比一比。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
、“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多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比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积木块。
教学过程: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一”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如下图)。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月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人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从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基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l~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gkh一 设计理念 gkh 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 生气 增强基础 底气 培养语文 灵气 1 童话中漫游,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将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内容贯穿在童话故事之中,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2 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作者 佚名教案 网络点击数 850有奖投稿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 地址 全文 地址。文章 莲山课件w ww.5 yk m2012年 秋 季 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6.静夜思。教学目标1 会认 静 夜 等10个生字。2 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
一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主备人 教材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 比多少 比长短 比高矮 的感性经验。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 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 同样多 多 少 以及 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