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发布 2023-03-18 19:37:28 阅读 4791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1、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读出红军在***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诗文。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含义,说出***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在***和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学习难点:理解。

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全诗的大意,要想把一首诗读懂、读透,仅仅明白诗意行吗?

(生:不行!)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走进长征,感受是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朗诵全诗,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全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呢?

生读。师:读后自我感觉怎么样?

生:不是太好。

师:没关系,老师觉得你已经很用心读了。这节课只要你用心去读,用心去悟,相信你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

2.默读全诗,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呢?(第一句)

谁再来读读第一句诗?

再观察、再思考:全诗又是围绕这句诗中的哪个词来写的呢?

生:万水千山。

师:“万水千山”你怎么理解?(师板书:万水千山)

生:数不尽的江水,数不尽的山。

师:从“远征”和“万水千山”你体会到了什么?(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艰险之多)(师补充:不仅包括自然界的险阻,还包括军事上的激烈战斗和政治上的复杂斗争)

师:面对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红军害怕了吗?(生:不怕。)

“只等闲”你又怎么理解?

从“不怕”和“只等闲”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红军战士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惧怕,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把这些都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句,前半句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后半句的“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生读师评价:同学们读出了红军的“不怕难”和“只等闲”的平淡语气。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又从**体会出来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只等闲”体会出来的。)

3.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让我们再来默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生:险峻的五岭山,高耸的乌蒙山,天险金沙河,险恶的大渡河,千里大雪山(岷山)。

过渡:面对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让我们深入读诗,找出答案吧!

三、精读全诗,体会情感。

1.让我们先来看看“五岭”和“乌蒙”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读出这句诗。(板书:五岭乌蒙)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五岭”指的是一座山吗?(不是)那五岭指的是哪“五岭”?

他横跨那几个省?(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五岭的样子?(逶迤)谁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这五岭是的样子?(连绵起伏)

谁知道这连绵起伏的五岭有多长?(不知道。)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河南北至安阳,南至信阳,全场一千多里,大家推算一下五岭横跨四省,大约是多长?(四千多里。)

那这么长得五岭在红军眼里又如同什么呢?(“腾细浪”。)板书:腾细浪)“腾细浪”又是什么意思呢?(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生:也就是说五岭是山一座连着一座,远远看去连在一起,起伏不平。

师:再看***用哪个词来形容“乌蒙”的样子?(磅礴)“磅礴”是什么意思?(形容山的气势十分雄伟。)

它在哪?(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你知道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吗?(海拔2900米)2000多米,高不高?(高)险不险?

(险)2900是什么概念?比如:我们的一层教学楼大约3米,乌蒙山2900米,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乌蒙山相当于多少层教学楼?

(将近1000层)

师:这么高达、这么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脚下却如同什么?(板书:走泥丸)泥丸有多大?比划一下。***拿高大的乌蒙山与泥丸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师:把乌蒙山比作小小的泥丸,天哪,2000多米高的山在红军眼里却成了脚下的什么?

生:小泥丸。这说明了他们具有乐观、顽强的精神。我们与红军战士相比还相差太远,因此我们要向红军战士学习。

师:这种精神都源于(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又拿什么作为万水的代表?(生说师板书:金沙江大渡河)读出这句诗。

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观察这句诗,你发现了点儿什么没有?

生:这个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是暖和寒。(板书:暖寒)

师:这一“暖”一“寒”你又怎么理解?根据你课外搜集的资料,谁来讲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生:2024年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地势险要,敌人控制很严,可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夺去了对岸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暖”字就表达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心情如何?

生:高兴;喜悦……

师引读:所以诗中这样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谁来讲讲“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生:泸定桥横空高悬于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用手攀铁链,冒着对岸守敌密集弹雨前进,不怕牺牲,终于夺下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心情怎样?

生:心寒;难受……

师引读:所以诗中这样写道“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讲得真好!同学们想不想到现场去看一看?

生:想!师放“巧渡金沙江”的**。

师:孩子们,看完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很愉悦?

师再次引读:所以诗中这样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咱们再来看看“强渡大渡河”的场面。

师:当时桥上就剩什么了(生:铁索)多少根?(生:13根)

只剩下13根铁索了,大家想想,当时桥下河水怎么样?水流湍急。这13根铁索要攀沿过去难不难?(难)当红军过泸定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下面河水汹涌澎湃,这使红军感到心惊胆寒。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使人心寒的吗?

生:红军在这桥上渡河的过程中,本来都不好攀爬,再加上敌人在河对岸用机枪扫射,因此,许多战士都在渡河的过程中牺牲了,这场面真让人心惊胆寒呀!

师:假如让我们去攀爬这样只有铁链的桥,我们心情会如何?

生:胆战心惊!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当***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侯,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

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感受一定很深很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3)五岭是逶迤的,乌蒙是磅礴的,千里岷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岷山)

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

师:诗中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岷山?(千里雪)(板书:千里雪)

换个词来形容一下岷山。(皑皑白雪;千里冰封)红军又是怎么面对的呢?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看。(**红军艰难度岷山的**)

师:看完后,你们想说点儿什么?

生:红军踏岷山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师:诗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

师:为什么会用“更喜”呢?

生:因为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师:更让红军高兴的还有呢!那就是——

生读: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三军”指什么?

生:指所有的红军。

师:“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生:个个都喜笑颜开。

师:所以咱们读这句诗的时候,要读出红军喜悦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来读一读吧!

生读: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体会红军精神。

师:纵观全诗,我们从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具有什么精神?

生:英勇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板书:英勇无畏乐观主义)

3.朗读全诗,升华感情。

(1)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了,最后红军取得了胜利,所以,诗人***这样写道:

生齐朗读全诗。

(2)让我们带着对工农红军的崇敬和赞美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孩子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用什么给我们换来的?

生:是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换来的。

师引颂全诗: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再来带着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和赞美齐颂全诗吧!

四、拓展延伸。

1.长征是什么?当***亲自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又是怎么评价长征的呢?让我们看着屏幕一起喊出来吧!

大屏出示: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男: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女: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孩子们,让我们看着板书,回顾全诗,我们不但从诗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还从诗中读出了对敌人的憎恨,可诗中提到穷凶极恶的敌人了吗?(没有)诗中只字未提,已足以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对敌人的憎恨,这就是***的艺术风格,这就是***诗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你们是不是也很喜欢***的诗词?你们课外搜集了哪些***的诗词?交流一下吧。

老师也有两首***的词要送给大家,用心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四、全课总结。

1.我们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希望同学们课外继续搜集继续搜集有关的资料,更进一步走近***。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第八组课文以 走近 为专题。学习本组课文,重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本课 七律 长征 是 在红军长征胜利和结束写下的一首诗,诗文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全诗共八行,一 二两行总括全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案

杨宇晴。教学内容 七律 长征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 1 学会 礴 崖 丸 岷 四个生字,理解 等闲 逶迤 磅礴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暖 铁索寒 尽开颜 等词语的意思。2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 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识 个生字,会写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远征 等词语。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 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 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高昂气质。教学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