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目标:1、能在反复朗读者,熟读课文。
2、能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蕃”“濯”“益”“亭亭”“亵”“鲜”等词语。3、了解“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莲花的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能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蕃”“濯”“益”“亭亭”“亵”“鲜”等词语。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莲花的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法朗读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合作**法。
一、初读课文。
1、《爱莲说》你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或有什么疑惑?2、熟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蕃( )濯( )亵( )玩...
淤( )泥清涟( )噫( )隐逸( )鲜( )有闻新鲜。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画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1)解释加点字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玩()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花之君子者也().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指出言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赏莲品人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2、作者唯独喜欢莲花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从哪角度进行描写莲花?分别体现莲花的什么品质?
4、除了莲花,作者还写到了哪些花?用意是什么?
5、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思考:《爱莲说》中托何物?托物何?言何志?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补充资料: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白杨礼赞》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 教学设计。海口新海学校林日繁。一 教学设想。爱莲说 是长春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课。它在全册文言文教材上有启下的作用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理念 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 自主,合作 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 从...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爱莲说》导学案鲁教版
2019 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爱莲说 导学案鲁教版。预习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蕃 濯清涟而不妖濯 不蔓不枝蔓 亭亭净植植 陶后鲜有闻鲜 宜乎众矣宜 7 水陆草木之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无丝竹之乱耳之 何陋之有之 导学练案 一 初读课文,自主先学。要求 注意节奏 语调...
七年级历史 下 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导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 农政全书 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二 能力目标 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