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养成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观念和方法的思维方式。
郑人买履。重点: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明白寓言的寓意。
1.作者简介。
2.给加点字注音。
履(lǚ) 自度其足(duó) 宁信度(nìnɡ)(dù) 遂(suì)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鞋子
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而忘操之:拿,携带
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遂不得履:终于
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至之市:到……去
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及反,市罢:到,等到
宁信度:宁可
4.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何不试之以足?
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3)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整体感知文章,完成下面内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 ,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
问题一:通假字与一词多义。
1.试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置之其坐( 同“座”,指座位 )
2)反归取之( 同“返”,指返回 )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 (2)度。
问题二:《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鞋者只相信量好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蠢态。当别人问他:
“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迷信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问题三:从《郑人买履》的故事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因为郑人宁愿相信事先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所以他没有买到鞋。
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在说话、做事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迷信教条、迷信书本、迷信权威。
见《导学测评》p5
刻舟求剑。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寓意。
1.给加点字注音。
遽(jù) 契(qì) 坠(zhuì) 涉(sh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2)遽契其舟(雕刻)
3)是吾剑之所从坠(指示代词,这儿)
4)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其。2)自。
4.翻译下列句子。
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去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5.整体感知课文。
“刻舟求剑”是个成语,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止行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问题一:文言文句意疏通。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解词:楚人指楚国人。“涉江”的意思是搭船渡江。
这个渡江的楚国人一不小心将剑坠落江中,怎么办呢?他不是立即跳入江中去捞,而是“遽契其舟”。 遽:
立即,急忙。契:雕刻。
其:那,那个,指示代词。但用刀刻记号不会在其他地方刻,只能是在船边上刻,因此意译为“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
他这个愚蠢的举动肯定会让同船的人大惑不解,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代词,这儿,指楚人所刻之处。所从坠:剑坠落之处。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解词:止:停止,船至江边而止。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之处。楚人按照这个记号下水找剑。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词:“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这样简单的道理谁不明白呢?只有愚蠢的楚国人不明白。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固定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问题二:《刻舟求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坐船过江的楚国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于是他在船舷上刻了记号,等船靠岸后从记号处跳入水中捞宝剑,结果却没有捞到宝剑。
问题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凭主观想象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我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问题四:“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我们也应该积极进取,放远眼光,否则就是刻舟求剑,得不到收获。
2)新的挑战,新的机会,一定要改变思想,尽快适应环境,刻舟求剑的想法一定要淘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苏教版
2019 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2 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3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4 利用课本注释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读懂大意。过程与方法 1 注重读音和停顿,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语感。2 利用...
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
一 学习目标 2 能简单翻译课文并能学会分析课文品析意趣。3 让学生学会观察 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 问题。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二 学习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品析文章中的 物外之趣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三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表现的 物外之趣 课前资料 1 文言文学法指导。童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看戏》教案
5.看戏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