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

发布 2020-11-16 17:41:28 阅读 5154

古代寓言二则。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4)宁信度,无自信也。

5)楚人有涉江者。

6)遽契其舟。

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译文:2)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郑人/有欲买履者。

b.何不/试之/以足。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是吾剑之/所从坠。

4.找出《刻舟求剑》中议论的文字。

答:5.《刻舟求剑》蕴涵着怎样的道理?

答:6.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战国末期韩国人, 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这部作品是战国末期秦相。

组织编写的**集。

二、课内阅读。

阅读《郑人买履》,回答7~10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先自度其足。

2)而置之其坐。

3)至之市。

4)宁信度,无自信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2)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9.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10.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或曰:

“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①北人:北方人。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仕于南方。

2)或曰:“啖菱须去壳。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译文:1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答案解析。

1.答案:(1)同“座”,座位 (2)拿,携带 (3)同“返”,返回。

4)不 (5)渡,从水上经过 (6)立即,匆忙。

2.答案:(1)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像这样去找自己的剑,不是很糊涂吗?

3.【解析】选d。正确划分应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4.答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答案:说明如果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6.答案:韩非法 《吕氏春秋》 吕不韦。

7.答案:(1)量长短 (2)指量好的尺码 (3)到……去。

4)指量好的尺码。

8.答案:(1)等到郑人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9.答案: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答案(示例):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

11.答案:(1)到 (2)有人(有的人)

12答案:那人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

13.答案(示例):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附【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做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

“吃菱角要去壳。”那人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和壳一起吃是想用来清热呀。

”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

“前山、后山,到处都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和意境美,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培养博大的胸襟和热爱故土 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 课前自主学习。1.请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和意境美,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培养博大的胸襟和热爱故土 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 课前自主学习。1.请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四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和意境美,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培养博大的胸襟和热爱故土 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 课前自主学习。1.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