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天净沙秋思教案北师大版 1

发布 2023-03-14 03:18:28 阅读 4613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3.

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四、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学生配乐朗读。

五、品析鉴赏:

1.**录音,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六、总结: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

深圳优质课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 秋思》赏析教案

天净沙 秋思 教案。呼之欲出。有这样一首作品,它全篇只有28个字,内容却无比深沉宏广。全文共展现了10种不同的景物,并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同学们能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接触这一部千古名篇 天净沙 秋思 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作...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

封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 天净沙秋思 精品教。案。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净沙秋思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 散曲 的文体知识。正确朗读 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

年 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伟人细胞》教案苏教版

2019 2020年 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 伟人细胞 教。案苏教版。总课题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金色年华伟人细胞。1 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2 帮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3 能品味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目标 目标3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