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 秋思》说课稿

发布 2020-04-03 23:47:28 阅读 3042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天净沙·秋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下教材,这篇《天净沙·秋思》属于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写景诗文,而这首元曲又属于一个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作品,是古典诗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引导学生鉴赏这篇佳作,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有着能够明显的协助。

二、说学情。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升,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水平,同时,通过以往的学习,他们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诗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是对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古诗文写作手法的掌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体会诗人情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方面,学生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体会景物的描写,训练想象、联想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能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归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本曲,体会这首小令的意境,难点是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创设情境法,问答法,朗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首先我会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情境法,**一段范读音频,将学生带入这首小令低沉、愁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这首小令有一个初步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同时产生**的欲望;然后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和泛读、精读、品读的三次朗读,剖析这首小令的意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说课内容的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教学过程的设计。关于本课,我将通过五个环节,层层递进,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一)首先我会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心理。

这个环节我会**元曲天净沙秋思的音频,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问,“同学们,听完这段元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基于我的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认知水平,我预设我的学生可能会说“很悲苦,凄凉,很忧伤,难过”,然后我继续设问“那么这种悲从何来,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悲伤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这个时候我会板书课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二)其次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实行整体感知,这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之后我会介绍诗人背景和元曲这种文体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元曲这种艺术形式。

我会先给同学们介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散曲家,曾于江浙一带为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很多“叹世”之作”,同时通过介绍来掌握元代杂剧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这个文学常识。然后介绍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

介绍之后带领学生全班齐读,初步感知。

三)古诗词的教学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在第三个环深入研读的部分我引导同学们精读品读,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水平,同时营造出画面感。

在刚才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注意到出曲中前十八个字就涵盖的九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同时板书)。并且注意到这几种景物的修饰词,体悟这几个修饰词丰富的渲染力和准确性。然后引导学生注重情景交融的写法,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其次,作者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给学生营造画面感: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自己却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也不知我一个异乡人,能够投宿何方呢?

想到这,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其次在深入研读部分我会设问,“这首诗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诗句能够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适时点拨和总结:作者的情感能够从“断肠人在天涯”看出。作者因为思念家乡因而伤心欲绝,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无法归家,那种伤心、思乡的情感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在第四个部分还实行了拓展延伸。

文章不厌百回读”。在教学此曲时,我以读为切入点,泛读、精读、品读,在读的基础上讨论、感悟,深化理解挖掘出审美因素。我会请学生讨论怎么读才能读的更有节奏,有感情,讨论完毕后**音频,带领学生总结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节奏。

五)课堂的末尾我会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我来总结的形式对本课实行小结,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令并背诵,体悟它的**美、绘画美等在内的综合艺术。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如现在黑板上所示,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协助我的教学流畅的实行。

初中语文七年级《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熟读成诵。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3.学会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堂。导入。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说说,可以给这幅图画配一首什...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净沙 秋思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天净沙 秋思。一 导入新课。七百多年以来,当人们提起 乡愁 这个词语,人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这篇作品。它巧妙地使用了名词的串联,使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特定的氛围中,使作者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的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了一起,生动地表达了长期飘泊在外的游子的深沉的悲哀。二 ...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

封面 七年级上册语文 天净沙秋思 精品教。案。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净沙秋思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 散曲 的文体知识。正确朗读 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