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教案

发布 2020-04-03 23:43:28 阅读 8129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1、肥硕( )2、栖息( )3、寥阔( )4、枯涸( )5、清洌( )6、梦寐( )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等。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答:⑴

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1页。答:

二、自主**。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

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1)、(2)、(3)、

3、帮老师解疑惑。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4、朗读,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第一个环节。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

第2页。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2、第二个环节。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栖息(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3.

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三幅图:

第3页。5.在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6.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

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

7.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

“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第4页。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9.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0.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11.“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12.

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13.“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

14.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15.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5页。16.全诗借助什么物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17.诗中的比喻有什么好处?(二)

红的、白的、蓝的……它不是石子,却能使滚滚波涛在我们心中激起,它不会飞,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它没有口,却能让我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18.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19.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和。20.

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21.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第6页。14.《秋天》答案。

一、积累运用。

一)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高远空旷。

干涸,没有水了。5. liè水清。

睡梦。(二)1.何其芳诗人评论家《预言》2.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则体现农家特色;还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这是秋天。3.

⑴农家丰收图⑵霜晨归渔图⑶少女思恋图4.松弛闲静、宁静悠远。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2)“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2.(略)五、达标检测。

1.略2.《预言》;诗人、评论家3.

前四句描绘秋天的画面,各节诗的最后一节加以总结,收束全节。4.农家丰收图;霜震归渔图;少女思恋图5.

山谷伐木;篱间背瓜果6.⑴“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用在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⑵“轻轻”一词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

第7页。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7.

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8.牡丹虽然不实,然而为花之艳;荔枝虽花不艳,然而为果之绝。

9.第一层:(第一节)偶然邂逅激起的缠绵情爱。

第二层:(二三节)写诗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儿是怎样在自己的记忆里被自己日渐美化起来。第三层:

写美丽幻影的破灭。10.一见钟情11.

一见钟情产生爱意的双方12.对爱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求13.人必将抛开美丽的幻想而步入复杂而险恶的现实人生14.

欢愉;酸楚15.诗人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更是对爱情理想破灭的预言16.用“我是一条小河”的比喻贯穿全诗。

17.使诗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浓,形象鲜明、真切,语言耐人寻味18.老师的粉笔19.

排比;设问20.各种颜色的粉笔21.最后一句22.

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第8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一 说教材。秋天 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描绘乡村秋景的现代诗。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 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 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学生实际及单元教学要求,我将本文的三维目标定为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的内容 2 欣赏绚丽多...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 亲情 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 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感受博大 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自责。3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教学准备 1 多 课件2 乐曲palace 教学过程 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