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发布 2023-03-13 22:59:28 阅读 5333

刚步入初中学习的众多学生,对各个科目的兴趣都很浓厚,但是部分学生数学课上了一段时间,兴趣就渐渐的没有了,这就成了所有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共同面对的问题,一直以来,老师们为稳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双方主要根据是教材,影响着教学革新和教学的推进,直接左右着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新教材对内容的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学习数学很有吸引力。

只要教师用得当的教法,就能够容易吸引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教师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呢?经过我的努力探索和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扎实做好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有趣、新奇,想要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急切。所以,教师要多花费时间,深下苦功夫,使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留下深深的印象,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

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

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

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阅读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

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做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

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摘要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强 知识严谨的学科,随着数学内容的更新 变化,好多学生尽管越学越用劲,却越学越吃力,兴趣也就慢慢消失。新教材内容如果安排得新颖合理 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 兴趣教学 相互交流 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

七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

问 1 2 中的长方形的长 宽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 2 中的宽比长少 4厘米 改为3厘米 2厘米 1厘米 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并加以验证。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

七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

7.3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 互相交流 去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得到发展。重点 难点。1 重点 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2 难点 寻找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