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案 两汉的经济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10 20:03:28 阅读 1805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综合归纳。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理解分析认识升华。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辩证观点。两汉经济的发展与400多年政治统。

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民族自豪感。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重点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两汉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

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2、过渡讲解: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新课。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指导学生阅读66-67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

a、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

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教师接着指导学生根据67页“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

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

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

1.1 耧车起了什么作用?(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1.2 当时农作物品种怎样分布?(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广泛种桑麻。)

3、教师过渡讲解: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欲知其究竟,请阅读67-68页“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组织学生结合彩图20“西汉锦袍”和67页“马王堆素纱衣页“文献资料·后汉书摘录”以及37页“自由阅读卡·铁氏三兄弟”和70页“自由阅读卡·汉代炒钢法”,讨论回答问题:西汉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哪些行业?有哪些成就领先于世界?

a、 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产品精美,为外国人叹服。

b、 钢铁冶炼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发明的,欧洲到18世纪中期才会使用它。

2、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3·议一议”:你怎样看待日本发现“汉委奴国王”金印这件事?

a、史书的记载与真实的文物完全一致,说明了我国的历史书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b、可以肯定,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3、组织学生根据70页“活动与**2·找一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犁壁、耧车、水排、炒钢法等。)

4、过渡讲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而商业的繁荣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请看68页“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让学生根据69页“动脑筋”:你怎样看待两汉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

a、有些是对的。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民宅内必须种树等,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b、有些是错的。如,限制市场**的时间,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2、指导学生**69页“长安平面图”和“活动与**1·看图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长安的宫殿是哪两座?(未央宫、长乐宫)

b、它们的面积大约占了全城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一)

c、长安的街道有什么特点?(笔直宽阔,两旁绿树成荫,还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d、长安的商业区叫什么?(东市、西市)

e、它们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了起来?(汉朝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所以不把商业区设在市中心。用墙围起来,是为了严格管理。)

3、学生讨论回答:汉武帝怎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a、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b、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财政收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 按纲要信号讲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填写“汉朝主要经济成就”表:

农业。手工业。

水利(治黄河)

工具。耕作。

作物。丝织。

冶铁。汉武帝。

汉明帝(王景)

犁壁。耧车。

二牛。抬杠法。

水稻、小麦。

桑麻。提花机。

素纱衣。水排(杜诗)

炒钢法。3、学生当堂完成64页“练一练”:应选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4、布置课后作业:新学案43页[自我测评](必答);新学案90——92页[一、单项选择页(必答);[四、想一想]和[五、知史识图](选答其中一题)。

5、提醒学生预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经济

七年级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回答犁壁 耧车 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书中 东汉牛耕图 耧车 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2 通过学生自己填写 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 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

3eud教育网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元朝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 民族融合的发展。过程与方法 思考概括综合归纳 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 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