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师长情义。
第六课师生之间。
第1课时走近老师。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德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了解老师职业特点,尊重老师的“不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教师职业特点。
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5.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6.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7.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二)合作**。
知识模块一了解教师职业。
**一:教材p60运用你的经验。
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
2)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为什么?
3)与同学交流: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为什么?
4)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教材p61相关链接。
从孔子、陶行知的言论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三:教材p62**与分享。
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
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
3)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知识模块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四:教材p63**与分享。
1)比较各自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
2)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五:教材p64**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有的同学认可过去的老师而不接受现在的老师,有的只认可某一位老师而排斥其他老师。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试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2)在完成第(1)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享教材“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是什么?(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
2.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提出了什么更高的要求?
3.为什么教师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4.怎样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每年的教师节,晓君同学都要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发送祝福短信。她这样做是因为,老师:①传授我们文化知识 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④是最完美无缺的人( )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②③
2.“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 )
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 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
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 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
3.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风格不同的老师。这些老师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是由于( )
①年龄、学识、阅历的不同 ②性格、情感的差异
③思维方式的差异 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
5.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率,从不掩饰自己所犯错误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风趣激情的老师……
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2)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风格的老师,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
3)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课后反思】第2课时师生交往。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4.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行举止中。
7.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二)合作**。
知识模块一教学相长。
**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中。(见教材p66**)
**二:教材p66下面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教材p67**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知识模块二亦师亦友。
**四:教材p68**与分享。
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
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怎样理解“教学相长”?(良好的教学关系有什么作用?)
2.中学生如何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3.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6.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 )
a.没有矛盾 b.相互帮助 c.有效沟通 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 )
a.学会角色互换 b.得理不饶人。
c.和老师称兄道弟 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
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 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理应尊敬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可在师生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音符闪现:
情景: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
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3)真情寄语:毕业在即,为答谢师恩,请你写一句话,表达对老师真诚的祝福。
课后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1课时家的意味。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四:教材p73**与分享。
思考: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五:教材p74**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家庭的内涵是什么?
2.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家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4.如何孝亲敬长?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b.①③c.①②d.②③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测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测试卷。一 单项选择题。1.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 师说 中明确指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表明。a.学生热爱老师。b.老师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唯一 c.老师是学生最真挚的朋友。d.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2.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教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一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中学生活的带来的新变化 理解中学时代对人一生的意义 了解梦想的含义与作用,尤其是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能力目标 提高对中学生角色 中学地位的认识 认识青少年时代是怀揣梦想 放飞梦想的时代。情感 态度与价值...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练习题
1.某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学生假期人 三会 即 会休息 会自学 会分健体 中学生要做到 会自学 就要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保持过重的学习压力。a.b.c.d.2.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某中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时,都会把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请回来作报告,这些学生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