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 《化石吟》同步练习

发布 2023-03-06 21:40:28 阅读 4910

《化石吟》同步练习。

本课重点】化石吟》是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化石保留了下来,是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明证。同时它又是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从而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基础练习】1.解释词语。

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阅读诗节,回答问题。人造卫星又回答:对了,我正想告诉你,我靠神目——遥感技术,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1)这是人造卫星对地球说的一番话,诗歌采用的手法写出了人造卫星的技术在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从古代的遗迹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考古的价值就在这里。请你查阅资料,举出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据此,科学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

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对不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许还可借助于胸脯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填入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b.

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据是:①,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种看法。

.泥盆纪晚期的某些肉鳍鱼类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极度干旱的威胁,迫使它们设法寻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先爬上干旱的陆地,结果,有些肉鳍鱼类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继续过它们的鱼类生活;大多数探险者很可能悲惨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那些在陆地上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及其后代们,它们从此开创了全新的陆地生存空间,摆脱了水域对脊椎动物的限制,为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基础。

假设你是第一条从水中爬上岸的鱼,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试以第一人称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火眼金睛】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参***。基础练习】

.(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扬享待伎砭衷化3.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4.略。【拓展阅读】

1.(1拟人化遥感考古(2)略。2.(1d

2)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②言之成理即可。

3.略。【火眼金睛】

精析:这几个判断题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

(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 《化石吟》同步练习

化石吟 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长眠 骸 骨猛犸 乌 有。潜 行引颈 葱茏 档 案。二 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化石吟 同步练习。内容预览 第十六课 化石吟 建议安排1课时 学法导引 化石吟 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全诗共7节,可分三层。1 2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秘世界的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化石吟 学案。一六化石吟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2 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3 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知识链接 1 主题解读。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