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2频率的稳定性课时

发布 2023-03-01 14:39:28 阅读 8726

6.2 频率的稳定性(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使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验证猜测”的过程,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如何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

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概率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做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概率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理解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渗透转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使用数学的良好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猜想→实验→分析→交流→发现→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规律。

教学方式: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分析→交流→发现→应用”,经历一番前人发现这个结果的“浓缩”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交流,获取数据;操作交流,**新知;学以致用,发展思维;回忆思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准备一元硬币,,并回顾知识点。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三类事件,接着让学生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下后,会出现正面朝上、正面朝下两种情况,你认为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相同吗?(让学生体验数学**于生活)。

活动目的:使学生回顾学过的三类事件,并由掷硬币游戏培养学生猜测游戏结果的能力,并从中初步体会猜测事件可能性。让学生体会猜测结果,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所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先猜测,再经过多次的试验得出来的。

而且由此引出猜测是需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猜测,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猜测的结果更加准确。事实上,学生对游戏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猜测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就为下一环节用实验验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打好基础。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获取数据。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两种结果,让同学猜想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是否相同的情境,让学生来做做试验。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

2)各组分工合作,分别累计进行到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并完成下表:

活动目的:一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发现过程,当试验的次数较少时,折线在“0.5水平直线”的上下摆动的幅度较大,与开始的猜测有矛盾,让学生动脑得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的次数不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自发的把全班试验的结果都统计出来,学会进行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过程使学生之间增进感情,并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这一环节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发现过程有了全面地认识,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领会数学是**于生活,进一步了解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发展随机观念;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学生在单独一个小组进行试验时各小组之间正面朝上的频率数据差距较大,与猜测产生矛盾,学生对产生的矛盾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实验的次数不够,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得出把全班各个小组的总试验次数统计出来。接下来对如何把全班的试验的结果都统计出来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使学生树立在学习过程中找最佳解决办法的思想。

第四环节操作交流,**新知。

活动内容:1.请同学们根据已填的**,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观察上面的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下表列出了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所作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

表中的数据支持你发现的规律吗?

4.总结新知:

1)、 在实验次数很大时事件发生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附近摆动,这个性质称为 :频率的稳定性。

2)、我们把这个刻画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3)、一般的,大量重复的实验中,我们常用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频率来估计事件a发生的概率。

5.想一想: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又是多少?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概率p(a)是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

活动目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掌握三类事件的概率值。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再通过对历史上数学家所作掷硬币试验数据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为回答接下来的新知应用做好准备。

第五环节新知的应用过程。

一) 学以致用。

由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概率的知识解决教材中掷硬币的问题

题目内容:1、由上面的实验,请你估计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他们相等吗?

二) 牛刀小试。

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由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对某批乒乓球的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1)完成上表;

2)根据上表,在这批乒乓球中任取一个,它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再抽取1000个乒乓球进行质量检查,对比上表记录下数据,两表的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

三)是“玩家”就玩出水平。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任务难度,实现分层次教学。在好学生的引领下,逐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题目内容:智慧版1、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的是( )

a.掷两枚骰子,同时出现数字“6”朝上。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用了10分钟,从学校回到家里却用了15分钟。

c.今天是星期天,昨天必定是星期六。

d.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

2、 口袋中有9个球,其中4个红球,3个蓝球,2个白球,在下列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为1的是( )

a.从口袋中拿一个球恰为红球

b.从口袋中拿出2个球都是白球。

c.拿出6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红球

d.从口袋中拿出的球恰为3红2白。

3、小凡做了5次抛掷均匀硬币的实验,其中有3次正面朝上,2次正面朝下,他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大约为,朝下的概率为,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认为他再多做一些实验,结果还是这样吗?

超人版1:给出以下结论,错误的有( )

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机会只有十万分之一,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②如果一件事发生的机会达到99.5%,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③如果一件事不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它就必然发生。④如果一件事不是必然发生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小明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那么,抛掷100次硬币,你能保证恰好50次正面朝上吗?

3、把标有号码1,2,3,……10的10个乒乓球放在一个箱子中,摇匀后,从中任意取一个,号码为小于7的奇数的概率是___

设计说明:一)结合新旧知识发现重要结论。

二)应用所学新知解决典型概率问题,解决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主观问题。培养学生的有条理表达能力,是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行家看门道:灵活机动的练习题,巩固新知。

题目内容: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

1)会出现哪些可能的结果?

2)掷出点数为1与掷出点数为2的可能性相同吗?

掷出点数为1与掷出点数为3的可能性相同吗?

3)每个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你是怎样做的?

第六环节回忆思考,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师生互相交流怎样使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怎样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怎样求简单事件的概率加深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怎样求简单事件的概率有了准确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随机观念,通过现实世界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十四课时。一 课题 2.10有理数的乘方 2 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难点 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 四 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 教学过程。一 从学生原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应知 数学和语文一样是知识的基础,人人离不开数学,也能够学会数学,而且数学是有趣的 美丽的,应该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并主动用数学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要从中寻找规律,提高运算能力。应会。1.分析问题,寻找规律。2.整理知识,综合运用。例题 1.如何使下列四个数通过四则运算得24?1,5,5,5 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感受可能性

第六章概率初步。1 感受可能性。一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初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 直观形象,且贴近生活。帮助他们通过直观形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