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直接置身于“游乐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
师:它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运动的样子。
逐一出示教材中游乐园的多种活动场景图)
学生形象地比划,师随机点评。如“转椅”:“每张椅子都绕着轴在做旋转运动”;“滑滑梯”:“小朋友沿着直线在运动”,“小火车”则强调观察车身和车轮的不同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无法确定“荡秋千”是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因此教师在此充分利用情境图作形象的手势明确地告诉学生,像这样绕着一根轴在(做圆周)运动,就叫旋转,旋转不一定要绕一整圈。】
3、分类、揭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将它们分类。
学生自由思考后指名两个学生上台分类。提问: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教师揭示课题。
二、**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辨析,感知平移的特征。
1、联系实际,例举平移现象。
师:认识了平移,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回答。
小结:生活中物体的平移有的是水平方向的平移,有的是竖直方向的平移,还有的是斜着的平移,不管是哪一种,平移时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
2、实物演示圆环运动,请生辨析是平移还是旋转。
再次体验判断的标准应是: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
3、表演游戏,感知平移的特点。
指名上台,师生分别表演向左平移3步,集体交流、判断。
提问:老师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集体起立,随口令游戏表演向左或向右平移。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分别表演“向左平移3步”,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发现问题,深入形象地体验了物体平移时方向的不变性,并在自身表演体验中,复习了左右等方向。】
实践操作,**点、线、面的平移。
1、“豆子平移”。
出示格子图、黄豆,教师演示豆子向上平移4格,提问:豆子是怎么运动的?
师指名上台继续游戏,随口令将豆子向下平移3格,其他人判断对错。
提问:豆子平移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那么我把豆子这么“平移”,对吗?
设计意图:从“豆(点)”入手,既分散了难点,又为后面学习“对应点”做铺垫,进一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手执豆子在图上故意乱走,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平移时的运动路线的特征。】
2、“小棒平移”。
师:注意观察小棒的平移,现在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演示小棒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3格,小棒本身的长度占2格。)
提问:你是怎么数的?请生上台展示其数法,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集体验证,揭晓答案。
提问:刚才小棒在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这个点(小棒的左端)平移到哪儿去?
师:在数学里,这两点叫做对应点。
提问:现在你能找到这个点(小棒的右端)的对应点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三种意见:1格、3格、5格,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从“线”入手,相应创设“两根首尾相连的小棒”,引起认知冲突“小棒的中间没有间隔,难道小棒没有平移吗?
”,在理解与反思中发现“对应点”。】
提问: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平移的过程中,物体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小棒)红色的点在前,平移后还是在前面;黑色的点在后面,平移后还是在后面。
3、“小鱼平移”。
1)同桌合作,在方格纸上将小鱼向右平移4格。
教师巡视,再指名上台操作、交流反馈。
学情预设:生活中学生有下棋的经验,在合作中操作,很容易体验成功。】
2)直接出示小鱼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样。(在原方格纸上操作)
提问:不演示小鱼平移的过程,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数出小鱼向左平移了几格?生交流互动,上台说其数法。
学情预设:方法一:从鱼嘴数到平移后的鱼尾。方法二:选择鱼嘴作为观察点数起,数到平移后的鱼嘴。】
集体交流,操作验证。
追问:还有选择其他的对应点来观察的吗?我们一起数数,这两个对应点之间是几格?(随机再选一组对应点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个方法又快又准确,观察这个图形的平移变成了只要观察这个点的平移(这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从“点——线——面”由易到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对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中思考,在交流中碰撞,在互动中提升,水到渠成。】
3)再出示小鱼向上平移后的图样。
提问:小鱼向()平移( )格。你是如何数的?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将小船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课本p43)
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拓展提问:左边这只小船是原图平移几格后得到的图形?
2、画出将梯形向上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形。(课本p43)
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3、游戏“推箱子”或平移图例欣赏(根据课时调整)。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什么问题?
设计思路:基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设置让学生观察、动手、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同时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碰撞,个性得到张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1、课一开始,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一段惊险、刺激的录像,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又通过游乐园中多种活动场景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揭示课题《平移》。
2、在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中,学生能区分平移,但对于物体平移时方向的不变性这一特征并未明确发现,所以本节课中,通过在师生共同感受游乐园中的活动场景、例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师生表演等多种形式中让学生观察、思考、感悟物体平移的特征。
3、这是一节课题展示课,是关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思考能力的研究的课,所以在设计时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之间的格数就行了,而一般去看整体的移动(学生在下棋游戏中就有这种经验),这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站在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的角度,创设 “豆子平移”、“小棒平移”“小鱼平移”点、线、面三个平移情境,为学生提供亲历体验、反复验证的机会,达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4、课堂上“分类”、“说说生活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将小鱼在格子上平移”等多种活动以及“你发现了什么”的追问,都是为了增强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并让学生充分展示数学思考的过程,使其在对话中生成、在合作中交流,在互动中提升,最终达成数学共识,发展数学能力,分享成功的快乐。
平移教案B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平移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注重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在 提出问题,问题,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冊第41页 第43页。学情与...
七年级数学 下 54平移导学案正式
七年级数学 下 5.4平移导学案。育才中学杨文华。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2 能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一方法经历观察 分析 操作概括等过程,探索进而认识平移。的性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教案5 4平移
1 通过实例了解平移的概念 2 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 重点 难点 3 能按要求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重点 一 情境导入。如图,高铁在笔直的铁轨上向前运行,它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吗?二 合作 点一 平移的概念。类型一 生活中的平移。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 a 摆动的钟摆。b 在笔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