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6 18:23:28 阅读 2938

24《金色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范读、听读、齐读等)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精心研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突破。鉴于《诗两首》是阅读课,课堂教学以《金色花》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寻求阅读的规律,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母子深情,这需要调动学生自身的人生体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老师多结合其他与母爱有关的诗文名句加以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作品篇幅短小,优美凝炼,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文章的美点。母爱随处可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琐事中体会母爱,并懂得回报母爱。

同时,作业分层布置,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再推荐一些有关母爱的名家名篇,课下阅读,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和感悟爱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泰戈尔资料,准备交流。

3、提前一周时间,如实纪录妈妈每天为你做的每件事。

教师:多**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一、精心导入。

课间**满文军的《懂你》(歌颂母爱的歌),营造一种氛围。上课时由此自然导入母爱的话题,联系古今中外歌颂母爱的一些名句(《诗经》中的名句,《游子吟》,一些外国的谚语等),引发学生想像泰戈尔笔下的母爱,设下悬念,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二、检查预习。

1、作者资料(学生介绍,师补充,屏幕打出)

以他人对泰戈尔文章的评价引发学生兴趣,以泰戈尔百年前的问话再次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字词(提问,齐读)

第1页。共5页。

三、诵读课文。

1、自由练读,初步感知文章基调。

2、学生范读、评价(学生展示读得最好的语段,师指导学生注意评价要客观,态度要诚恳,注意礼貌用语)

3、师评价、指导听读(师配乐朗诵,并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语调、感情)

4、师再指导,学生自由仿读两段,把握节奏音调,想像、描述画面。(师描述画面,学生找对应的语段(第四段)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阴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5、师结合具体的语句指导诵读(师生共同分析文中三句人物语言的读法)

通过以上的诵读,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诵读本文的基本语调,应该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文中的语言描写。请找出这三句,一起来分析。

1)“孩子,你在**呀?”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孩子不见了,自然是万分焦急,牵挂,担心孩子。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即使焦急,也是饱含柔情。

2)“你到**去了,你这坏孩子?”与上句比较,同是问“**”,但语气有别。找不到孩子时,主要是焦急,而现在孩子回来了,再问“**”,则主要是关切、责怪,要给孩子一点儿“颜色”,以免他将来“旧戏重演”,再次“失踪”,害自己牵挂、担心。

但这时更多地则是孩子失而复得的惊喜。为什么说“坏孩子”?不见了孩子,妈妈该有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一定与时俱增,而一旦见了,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

要读出又惊又喜,似怒非怒的语气。

3)“我不告诉你,妈妈。”“我”呢,撒起娇来,为自己能为妈妈做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守秘密。为什么要保守秘密呢?

是做了错事害怕妈妈责备吗?不是。这是一次得意而善意的隐瞒。

这样的隐瞒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更有神秘感,更有幸福感、成就感、满足感。因为孩子知道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能生活得更加温馨。呵,明察秋毫的妈妈也有莫名其妙的时候,让她莫名其妙才好呢!

多么调皮、天真、得意的孩子的语气!

6、学生配乐齐读。

小结诵读的要求、方法。

四、整体感知。

1、这首散文诗写了什么内容?(“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当中三次和妈妈嬉戏。哪三次?

让妈妈闻花香、投影在妈妈的书页上、黄昏时恢复原形。提示:学生容易把“变成金色花”作为第一次嬉戏,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变成金色花”是一个大的前提,所有的嬉戏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当你……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你能感受得到“我”与妈妈之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文中的“我”看似离开了妈妈,却又始终陪伴在妈妈左右,文章主要写“我”对妈妈的依恋,爱是相互的,从“我”对妈妈的爱,可以想见妈妈对“我”的爱。)

师生共同小结文章内容。五、研读赏析。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并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再读,选出你认为美的地方,并作赏析。(引导和提示要到位,第2页。

共5页。学生分析才会细致、到位。提示:

注意抓住某些具体的语句、词语从情节、想像、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赏析。先在小组内交流。三、四分钟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大致为以下几方面)

1、美在音韵。

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一声儿““花瓣儿”,叠音词和儿化韵的使用,无不让作品读起来清新明快,琅琅上口,充满灵动之气。

2、美在情趣。

为了好玩”“笑嘻嘻”“摇摆”“跳舞”“暗暗地”“匿笑”“一声儿不响”“悄悄地”,读着这些语句,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孩子那得意洋洋的神情。文章从孩子的视角展开全文,充满童真童趣。

3、美在主题。

文中的“我”表面上“失踪”了一天,实际上一直不离妈妈左右。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呢?文中说“为了好玩”,可结合全文来看,看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总想悄悄地为妈妈做些好事。“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处处透露出对妈妈深深地依恋。“你会认识我吗?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时时刻刻站在妈妈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时刻刻在意妈妈的感受。爱是相互的,从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可以想见妈妈对孩子的呵护。

文章表现的是母子情深的主题,而母子亲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纯洁、最无私的,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4、美在想象。

假如”“你要是叫道”“便要再落到地上来”“要说的话”可以看出写的只是孩子的想像。文章写了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在作者想象的国度,“我”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灵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它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了人。它的所作所为有着无限的自由,绝非人间的。

肉身凡胎可以比拟。作者的想象实在是新奇而美妙。

5、美在形象(人物语言着重放在诵读环节品味)

从文中的“我”的语言、行为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机灵可爱、天生善良的孩子。文中的“妈妈”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文中的妈妈是孩子眼中的妈妈,一起来看看妈妈做了些什么。

从两次问孩子在“**”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关心,“沐浴后”“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注意结合注释中的简介理解)孩子眼中的妈妈是那么地圣洁、沉静、虔诚、善良、慈爱,简直就是“美”和“爱”的化身。

6、美在画面(着重放在诵读环节去品味)

三幅画面,每一幅都是耐人寻味的母子嬉戏图,读时要想像画面,品味画面美。

7、美在情节。

从变成金色花到三次嬉戏,再到突然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作品虽短,但情节完整而有波澜。

8、美在意境(学生可能会忽视这一点,师适时补充)

听大家说了半天,老师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文章的意境也很美。诗人以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来赞美孩子的天真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花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诗人借金色花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让我们仿佛也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中。

六、体验反思。

第3页。共5页。

1、感受母爱(引导学生从最容易忽视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体会母爱)

世纪老人冰心在《春水》中曾经这样写道:“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是的,母亲的怀抱早已成为幸福安宁生活的象征,但是,很多时候,也许正因为我们一直是安详地躺在母亲的臂弯里,享受和平,因此反而体会不到母爱的伟大。

其实,母爱不只在作家的笔下,她更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环绕着我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静下心来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你从哪些日常生活小事感受到了妈妈的爱?跟大家说一说。

(要求感情真挚,能感动人)

如果有学生提到了妈妈的责备和惩罚,要注意结合毕淑敏的名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引导孩子全面、深入地理解母爱,理解母爱不同的表现方式。)

2、回报母爱(引导学生从文章到生活,从假想到现实,从认识到行动,懂得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假如有一天你也象文中的小精灵一样,拥有了无所不能的灵性,你准备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你又准备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泰戈尔借“金色花”抒发了对母亲的爱,你还能借助哪些形象或哪些事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你能为妈妈写几句小诗表达你的爱意吗?

七、拓展讨论。

有人认为《金色花》歌颂的不只是母爱,而是一种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你认为呢?(言之成理即可)

八、教师总结。

结合板书)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母爱也好,宗教意义的爱也好,都是最纯洁、最高尚的爱,我们不妨把这种爱推广开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会去关心他人、爱他人,学会去回报他人的爱,将这份爱化作一声真挚的祝福,一句轻微的赞美,一次善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你会发现,你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九、布置作业。

必做。1、请为你的妈妈做一件小事,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2、比较阅读《金色花》与《纸船》。

选做。1、课外自制《纸船》的配乐朗诵带。

2、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守望的天使》(三毛)

从前的妈妈》(席慕蓉)

写读书笔记。

附。金色花。

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第4页。共5页。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第5页。共5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金色花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2 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3 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4.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2 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3 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法感知课文内容。2 用品析讨论法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3 用合作 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情感态...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 金色花 大竹县妈妈镇中心。姓名 饶正军。工作单位 小学。学科年级 一 教学内容分析。这首散文诗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自读课,金色花 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 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