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乡愁

发布 2023-02-26 04:33:28 阅读 6937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三)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想情怀。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3、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象的体会把握。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么?

(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日趋强烈。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势抒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学者,她的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食欲开阔,意象新丽。多年来他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配乐诗朗诵)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说出来讨论。

(同学们谈自己的初步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朗读课文,读后老师点评。

3.乡愁是一种感受,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吧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了呢,作者是怎样做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知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是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那么意象是什么呢?

(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

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是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点评: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都凝聚在这邮票上,它蕴含着多少情感啊!)

6.朗读课文,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断句,重读的词语)

7.带领同学读完第一节,问问同学其他段落怎么读,哪个是重音,为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点评:一张船票,虽然窄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然矮,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么能隔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

学生自己将重音停顿标出,朗读体会。

(三)课堂练习。

模仿这首诗,创设意象,写一节诗,与大家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题,感知本文的构思特点。

第二课时。(一)背诵课文。

(二)具体感知。

(体会这首诗的构思巧,形式美。)

同学们的背诵准确流畅,抑扬顿挫,感情真挚。这首诗之所以这样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除了诗中意象的内涵具体形象、真切感人的因素外,这首诗本身的构思精巧、形式优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大家结合“思考与练习二”感知本诗的结构特点,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概括:诗歌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形成时间顺序来结构全篇,构思完整,结构严谨。)

2.前三节内容上是有个明显的时间顺序,写的是诗人的生活经历,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这三节顺序有先后,内容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后一节与前几节相比,顺序相连似乎有所变化,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前三节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如同汹涌而进的情感波涛,层层推进,到了最后一节,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现诗人身居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

前三节是最后一节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全诗的升华。)

3.请大家把这首诗在朗读一遍,仔细品味诗中情感层层选进的特点。

4.精巧的构思,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层层铺垫,节节蓄势,最后轰然汇成情感的巨浪,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所说: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诗歌本身的形式美更赋予这首诗感人的力量。

请大家从形式美的角度来感受这首诗。

(读后交流讨论)

5.《乡愁》的形式美令人瞩目。其一表现为结构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与统一的美。

统一,就是相对匀称,句式比较整齐,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其二表现为**没。《乡愁》的**没,主要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的叠词运用,是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三)课堂练习。

集体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首抒情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

七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 案例 2005jqp 新丰县第三中学江平素质教育目标知识储备点 1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2 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力培养点 1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学习的能力。2 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3 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

七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乡愁 教案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课时安排 上课班级 教学目标 1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 标注重音,有感情朗读。知识目标 2 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力目标 3 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

七年级汉语乡愁导学案

导学案。年段初一科目汉语姓名。课题。2 乡愁时间。目标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浓浓的思乡之情。重点通过诵读训练,理解诗中所表现的四个人生阶段。难点。品味诗的语言,培养阅读 鉴赏能力。自学内容。学法。一 基础知识 复习 1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与 乡愁 有关的诗句。回顾所学知识学生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