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论语六则》

发布 2023-02-24 10:44:28 阅读 6798

《论语》①六则。

一)子曰②:“学而时习之③,不亦说乎④?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及再传**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②子曰:先生说。

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曰:说。

③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时,时常,常常。

习,温习,复习。④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不亦……乎,表示反问。乎,相当于“吗”。

⑤朋:这里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⑥愠:

怨恨,心里不满。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②师矣③。”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②为:做。③矣:相当于“了”。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②殆: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四)子贡①问曰:“孔文子②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③,不耻下问④,是以⑤谓之‘文’也。”

子贡:孔子的**,春秋时卫国人。②孔文子:

即孔圉,春秋时卫国大夫。③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敏,聪明。好,爱好,喜欢。④不耻下问:

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耻,认为可耻。⑤是以:

因此。五)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

默而识之:暗暗地记住它。默,暗暗,私下。

识,记,记住。②厌:满足。

③诲:诱导,教导。④何有于我哉:

对于我有哪一样呢?哉,相当于“呢”,表示反问。

六)子曰:“三人行①,必有我师焉;择其②善者而从③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这里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②其,他们,他们的。③从:采纳,听从。

论语》六则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字词:说: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词:愠:(yùn)怨恨。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字词: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 殆:危险。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字词: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文:谥号,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译)子贡问(先生)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耻: “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是以:即“以是”的倒装,因此。

译)先生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字词:识: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记”,读“zhì”。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厌:满足。 诲(huì):教导倦:厌倦,失去耐心。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译)先生说:“默默的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焉:“与之”。“在其中。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而”的用法。

1.表顺承: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表修饰: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

重点品析】1.《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学而不厌。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3.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

甲生: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乙生: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丙生: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丁生: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文言知识】1)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古义异义词。

3)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可耻”。)

4)特殊句式。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课外知识补充】

关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和再传**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的言行而成的。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全书约为,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采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即《学而》《为政》《八俏》《里仁》《公冶长》《雍也》《达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

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

《论语》中有不少总结社会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渐成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

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

5)默而识之6)敏而好学。

2.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通常可不译或译为“并”“并且”;有时表示转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有时表示修饰,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可译为“地”。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各属哪种用法?

1)学而时习之( )2)敏而好学( )

3)默而识之( )4)人不知而不愠( )

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

3)借题发挥,教育**勤学好问的句子: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

4.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确,生活处处有老师。请根据自身经历,简要写出一件这样的事例,6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

论语六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学而不厌( )

5)是以谓之“文”也( )6)有朋自远方来(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7.下列语句,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个人修养。请将它们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

10 论语十则 复习资料。1 通假字 1 不亦说 yu 乎 说 同 意思是 2 诲女 r 知之乎 女 同 3 是知 zh 也。知 同。2 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 时 2 温故而知新 故 新 3 见贤思齐焉 贤,3 古今异义 句子古义今义 1 可以为师矣 可以 表示允许或能够。2 是知也 是表示肯定...

论语》六则教案 七年级 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一 指导学生朗读,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二 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三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二 课时安排2课时。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 格言或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可采用竞...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导学案

10 论语 十则 第一课时。七年级语文组批准人 王记恒。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交流预习 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一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