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点、难点:
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3、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多**。
第一课时。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1、说 yuè 愠 yùn 罔wǎng 殆dài 识zhì 诲huì 哉zāi 焉yān
一)、导入: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问及**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自学提示:
1、解释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并且;时:时常;说:同'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而:转折;恼恨,)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6)、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2、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三)、诵读全文,自由背诵。看谁背得越多越快。
四)、作业:(课后练习三)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问题:
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书导入。二)、自由诵读,理解各则语句的含义。
三)、自学指导:
1、《论语》六则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谈论学习的?
2、阅读课文,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3、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学而不厌(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
三)、齐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
1)、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2)、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五)、小结:
语文版七年级《论语》清底卷
论语 六则 清底卷。一。作家作品 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 家 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2.论语 属 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之一,全书共 20 篇。3.四书是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4.论语 六则 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 二 三则主要涉及。学...
七年级上《论语六则》
论语 六则。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 及再传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子曰 先生说。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曰 说。学而...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 论语八则 及孔子 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诵读 引导 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孔子的伟大思想品格。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更进入初中,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很陌生,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翻译还是重点,此外,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课文中有许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