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发布 2023-02-24 01:00:28 阅读 7095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导学案。

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了解禅让是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难点:1.炎帝、黄帝和蚩尤,大禹治水。

2.“禅让”时代的尧、舜、禹。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认真阅读教材p11-15。

2、在课本上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出简要的评价或认识;完成p15的参与园地。

3、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写在“学生生成的问题”处,以便生成全班共性问题。

知识链接 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预习评价: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距今5000-2023年间, 和是黄河流域的两位著名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的贡献:改进 ,教人 ;发明组织 ;发明 ,号称 。

黄帝的贡献:发明 ;种植 ;饲养 ;挖井汲水,制造 、

发明和等。他的妻子发明

3. 炎帝和黄帝部在展开大战。后来,炎、黄二部走向联合,构成后来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4.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

二)尧舜“禅让”

1是黄帝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三)大禹治水。

禹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治水成功。

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问题解决评价:

一、课堂练习。

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

二、巩固练习。

1.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氏”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d.尧。

2.“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

a.炎帝时,发明陶器 b.黄帝时,发明陶器。

c.炎帝时,开辟集市 d.黄帝时,开辟集市。

3.“黑眼睛黑头发黄**,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盘古、黄帝 b.黄帝、炎帝 c.大禹、黄帝 d.尧、舜、禹。

4.相传让下属**发明文字,其妻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的人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5.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新首领必须是。

原首领的后代 ②有才德的人。

经过大家推举 ④被推举人先避居示“德”

ab.③④cd.②③

6. “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7. “大禹治水”中的“水”是指。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8.在“大禹治水”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大禹 (

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②科学决策,堵疏结合。

引水灌溉,造福一方 ④居功自傲,大肆征伐。

学后记(学了本课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是什么?打算如何改进?)

教后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

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秦朝 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 灵渠两项古代工程。2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 学习,展示讨论成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