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

发布 2020-04-02 23:38:28 阅读 7545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导学案。

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1.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认真阅读教材p6-9。

2、在课本上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出简要的评价或认识;完成p9的参与园地。

3、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写在“学生生成的问题”处,以便生成全班共性问题。

预习评价:1.填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比较简表。

2.大汶口氏族村落发现于距今约随着生产的发展,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和。

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问题解决评价:

一、课堂练习。

1、 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无不为其精巧的设计而叹服,而几千年前原始人类的房屋同样充满智慧。看图: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

2、读图回答问题:

该图名称是 ,出土于遗址。

二、巩固练习。

1、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①b. ②c. ②d. ③

3、我国最早能喝上小米饭的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氏族 c.大汶口居民 d.北京人。

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5、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 北京人 ② 山顶洞人 ③ 河姆渡人 ④ 半坡人。

abcd. ③

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 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

abcd. ①

8.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学后记(学了本课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是什么?打算如何改进?)

教后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

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了解炎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 了解禅让是尧 舜 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3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难点 1 炎帝 黄帝和蚩尤,大禹治水。...

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秦朝 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 灵渠两项古代工程。2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 学习,展示讨论成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