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

发布 2023-02-23 23:14:28 阅读 4551

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导学案。

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我们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难点:1.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内容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及其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认真阅读教材p33-36。

2、在课本上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出简要的评价或认识;完成p36的参与园地。

3、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写在“学生生成的问题”处,以便生成全班共性问题。

预习评价:1.列举战国时著名的改革。

2.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各国改革的目的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3.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①

经济方面①

另外,还改革。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

4. 时期,铁制农具迅速推广,铁制农具有的使用,使土地和提高。战国时期, 进一步得到推广,推动了。

5. 时期,秦国蜀守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

6. 商鞅变法后100多年,秦王在公元前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的封建国家。

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问题解决评价:

一、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二、巩固练习。

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

2、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最深刻的措施是 ( c )

a、军功爵制b、什伍制度。

c、废除井田d、建立县制。

5、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a )

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

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

学后记(学了本课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是什么?打算如何改进?)

教后记: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第3课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了解炎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 了解禅让是尧 舜 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3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重点难点 1 炎帝 黄帝和蚩尤,大禹治水。...

七年级历史上第9课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导学案。课型主备人 杨丽华审核人 杨惠芬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秦朝 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 灵渠两项古代工程。2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 学习,展示讨论成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