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发布 2023-02-15 20:10:28 阅读 9095

《圆柱体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段。

案例分析。圆柱体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段分析下面是一节在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实录。

案例的学习材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第31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圆柱体高的概念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高,这样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两底面之间距离”这一数学概念,并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渗透、转动、平移等数学思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设计制作了这样一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教师在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体实物的同时**自己制作的课件:屏幕上先是在出现一个画好的圆柱体,两面个底面在闪动。然后,在两个底面周长之间划出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直线。

教师画外音:“这是圆柱体的高。摸一下你们自己手中的圆柱体。

找到了吗?”学生们回答“找到了”,手里模仿着屏幕上的演示在手中的圆柱体上找出了圆柱体的“高”。接着,屏幕上的那条高沿着底面的周长慢慢地转动了一周。

学生们认真地看着屏幕。教师问学生:“看到这个高的转动,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个侧面上都是圆柱体的高;这个侧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圆柱体的高有无数条”。这时屏。

幕上的那条高又移动到了圆柱体的一条直径上,又慢慢地移动到了两底面的圆心,屏幕上的高在两底面之间慢慢地移动着。教师又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吗?

你想到什么?”学生说:“在这两个底面之间有无数条高。

”片段分析:

其。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适时、适量的启发和引导,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在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中。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课件的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高的概念,同时,又体现了课件特有的优势。圆柱体高的转动与平移是实物教具和投影设备无法实现的效果。。

其。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体现了知识学习与创新精神的结合。圆柱体的高就其知识本身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只是一个进行数学教与学活动的载体。

可是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使教师对这一知识的教进行了创新的教学课件设计;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优化的环境。使学生在对圆柱体高的学习理解过程中,看到了实物圆柱体中不可能看到的高,理解了这一高的意义。学生在这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转动、平移数学思想。

这种思考性的接受对。

于学生终身学习数学都会是有益的影响。

其。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高科技服务特点。在没有这一软件制作的课件之前。

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对这一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采用教具演示和投影仪的方法。对学生来讲,两点之间的距离好理解,两条线之间的距离(两个底面周长)也可以看得出来,摸得着。可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只能靠想象去理解了。

而信息技术课件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了这一想象过程。因此,很好地理解了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这一数学概念。

其。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教师在为实现教学目的,认真进行教学软件设计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生也应在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中有发展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是上述案例中欠缺的地方。反映出来的这一问题值得反思。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索和研究将是我们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侧面积

1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然后通过观察 触摸了解圆柱的特征。2 教学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教材没有直接指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及展开后长方形的长 宽与圆柱的关系,而是让学生猜想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2011年版课标中的 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作为教师,我们要把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源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所以我们要把教材读通,更要读透。一 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1 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 属于 ...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1 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 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 图形的知识 属于第二学段,教材中分四个层次进行编排 第一层次是圆柱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 接着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