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8

发布 2023-02-14 18:00:28 阅读 7484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方法没有难度。但是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计算习惯确实在教学中的难点。来自学生的困惑:

为什么一定要先约分,不约分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约分的优势,以及不约分计算的弊端,学生才会自发的先约分后计算。先设计简单的数据,学生既可以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约分。

因为数据简单,所以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再设计7/22×33这道题,学生先计算后数据比较大,看不出公因数没有办法约分。所以学生**现两种答案。

这时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感受先约分数据小容易,先计算数据大很难约分。只有经历过这种错误的学生才有深刻的感受---先约分再计算,计算更方便。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第2课时

把一个长方体剪成一个平面展开图,观察这个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并且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把一个正方体剪开,形成一个平面展开图,观察这个展开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相对来说的面。孩子们很有趣味地动起手来,更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把自己带来的展开图带来了,五花八门,用心、认真的态度让人无比感动。在小研究开始之前,我对小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指导,指出了让孩子们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对的面,以及用相同的颜色表示相对的面的方法,为了不使涂色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我提出用写字的方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习的无关因素的干扰,让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更专注于思考怎样寻找相对的面的方法本身。

小组交流时,我提出要求:让孩子说出自己找相对的面的方法,同时发现自己组内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正方体展开图。这样教师简练而必要的指点,让孩子们的研究和交流更关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处于一种茫然之中,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学。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2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她对这些内容进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她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涂图形的过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几个相同分数和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从加法的角度联想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这种顺向迁移,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

在学生研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中,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教师运用新知与旧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认知的最近发展领域自由学习并有所收获,学生的学习是积极有效的。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加强动手操作,按照创设情境——实践操作——自主**——掌握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

解决例3我是先借助书本的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到红花比黄花多 ,是指图上的哪部分。通过看图让学生明白这个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 是黄花的 ,这里是把黄花看作单位“1”。从而让学生明确了红花比黄花多 ,具体点说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占黄花的 ,在弄懂了这句话之后追问:

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就是求()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最后我指导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

这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所在。在练习五题中发现学生关系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很多学生认为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就是皮球是足球的 ,以至数量关系说成皮球的个数× =足球的个数。我借助线段图线段学生理解是皮球比足球多的个数的 。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实际问题第4课时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巧编习题,以“练”促思。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不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综合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算式说意义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4课时

在做练习时,很多孩子想当然的以为自己会,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其实不然,对于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的得出还是需要探索的,孩子们对于过程,不是太理解,对于这点,我的讲解方式需要转变;

分数与分数相乘的书写格式,有些孩子还是记不住分数乘法的书写格式,在计算时,随意乱写,这我在课堂上也强调了很多遍,还达不到我要的效果,这说明我需要改变我的强调模式了,不能一味的只靠嘴讲,还要夹带一些措施;

约分,说到这个约分,我有点头痛,五年级时,约分的基础没有打好,现在又很多孩子出现不会约分的情况,针对这点,我决定后期在讲解习题时,多关注约分,多讲解约分,把孩子们的基础抓起来;

最后,对于本节课,孩子们对于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方法掌握的还是不错的,知道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第一单元认识体积单位第6课时

在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我出示两个大小很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明确为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从而引进常见的体积单位cm3,dm3,m3。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我设计了摸,说,找,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掌握1cm3,1dm3,1m3的大小。

如在找体积大约是1cm3的物体时,学生想到了自己一截手指头,一颗大牙……1m3有多大学生是最不容易掌握的,因此我在教室里用几根米尺搭了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蹲进去看可以蹲几个学生,并追问如果换成。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换成六年级的学生又能蹲几个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6课时

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熟练,约分意识比较差,约分不能一次约尽。有个别学生把整数与分子约分,最后乘的时候漏掉分子或分母。

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问题。有学生学了分数连乘之后所有的题目都是连乘,机械地列式计算,不能好好分析。如:

一块长方形地,长25米,宽是长的五分之三。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题目中只有两个条件,有些学生就把两个数相乘,都只算了一步就结束了。

在补充习题中有一道题:大部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是直接把三个分数按先后次序相乘,虽然这样算也有道理,但是第一步学生是不理解的,如果好好分析数量关系,不应该列出这样的算式。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计算的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多进行分析关键句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8课时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要注意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学中,我先通过切开一个长3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和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它们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于是我给了学生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放手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推算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在教学时,我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在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清楚地感知到100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我只能让学生看课件演示来进行对比计算。因为1分米=10厘米,由此发现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同样的方法,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在单位间进率换算的教学环节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生因为有以前学习的经验和体会,所以很快就能归纳出具体的方法。

接着,我安排了相应的练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0课时

练习题中除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外,还增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对比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这三种单位换算之间的异同点。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对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发现少数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还是混淆;还发现容积单位(升、毫升)与体积单位间的换算不熟练,还有的就是对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没有弄清楚,特别是后进学生很容易出错,课后要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和掌握上难度并不大,多数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基本能在当堂掌握,效果较好。本节课的教学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贵借鉴的经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1课时

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本节课前我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在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里,采用小组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自己梳理的知识进行补充及系统化。

反馈:每小组里1号或2号学生能用大括号、知识(框架)**、知识树等形式去归纳,但学生归纳的系统性、条理性欠缺。然后学生又给这棵“树”添加了“绿叶”。

如: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计算它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在计算的同时说说计算的依据。这是通过计算,复习长正方体的求积方法,说依据,反过来帮助学生认清了长正方体的特征就是计算方法的根本。 根据长正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为的是让学生理解长正方体间的关系。

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1 长江之歌 教学反思。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 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 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第1课时反思课题 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的认识 反思内容 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按 再现实物表象 抽象立体图 探索特征 认识长 宽 高 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再现表象,激活经验。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优秀名师

上期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反思 反思课题 方程 1 反思内容 例1在提出问题后,我要求学生 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通过交流,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 2,22,大雁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明确 已知大雁塔的高度,求小雁塔的高度,可以列方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