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布 2020-03-30 20:33:28 阅读 9846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荷兰的科学家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能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且认识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水、玻璃片、滴管等。

预习要求:1、阅读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预习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初步了解微生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是水。)

大家能看到这杯水里有什么吗?(看不到)

2、教师引导:不过,我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就能看到水里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水滴里的世界》,来**一下一滴普普通通的水里,究竟有哪些东西?

二、观察采集到的水样。

1、教师引导:课前,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都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样,并且记录、汇报。

2、我们再来用放大镜看一看我们带来的水样又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

3、教师谈话:我们用肉眼和用放大镜看我们带来的水样是一样的。不过,如果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又打算怎样去观察呢?需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就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显微镜。

4、激趣导入:那么,我们来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一看水滴里会有什么,水滴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三、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引导: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就要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出示显微镜并相机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特别引导学生要注意显微镜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

4、教师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使用的时候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教师引导: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并做好活动记录。教师巡视,并相机作一些指导。

3、汇报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水滴里到底有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在运动吗?

教师相机用多**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微生物。(板书:微生物。)

五、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出示科学家列文虎克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交流列文虎克的资料,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最想观察什么?

4、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

5、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四页微生物的**,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6、教师小结: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等,各个地方都有微生物。水滴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小东西,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目前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希望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那样,不断**,不断发现。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既然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的微生物,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学生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实际可以操作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比如说用牙签在牙缝里刮一下,然后把牙签放在玻璃片的水滴里划一下,盖上玻璃片,在用显微镜观察,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3、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身边的微商,并且自己来证明一下。

2、做酸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他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通过**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做酸奶的活动,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以及速度。

教学准备:牛奶等制作酸奶的食品、豆子、纸杯、实验记录。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

1、出示课本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认真阅读,了解酸奶制作的方法及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酸奶。

2、学生把制作好的酸奶,带一部分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制作酸奶,大家有没有把酸奶制成功呢?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酸奶拿出来,请同学们品尝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

学生品尝酸奶,说一说酸奶的味道如何,制作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学们,你们真厉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谁来时说一说你是怎样制作酸奶的?

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温度要保持在35℃到40℃;二是卫生,制作酸奶所用的所有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以及条件下,牛奶就变成酸奶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酸奶的成因。

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小结: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认识细菌。

出示课本第六页的几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细菌的样子及特点。

全班交流讨论: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3、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杆菌,第二种是球菌,第三种是螺旋菌。

教师相机出示三种形态的细菌,引导学生认识一下细菌的基本形态。

4、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的身上吸收养料。

5、出示课本第六页中间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相机介绍:这是牙齿表面的细菌,他们靠着食物的残渣生活。这种细菌生活在人类和动物牙齿的表面,靠食物的残渣生活,既清洁了人和动物牙齿的表面,又养活了细菌自己。

6、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细菌繁殖的速度。

四、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1、实验的材料:豆子、杯子。

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六页下面的文字,了解我们体验细菌繁殖速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并**细菌繁殖第八代以后的数量。

3、教师小结:细菌一个变成两个,20秒之后,两个变成四个,再过20秒,四个变成八个,以此类推,到第八代的时候就变成了256个,而时间仅仅才过140秒,两分钟多一点。

4、再引导学生**一下第21带细菌的个数。

当学生计算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一下:第21代细菌的个数,应该在上百万个。

5、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6、讨论交流酸奶形成的原因。

学生利用学过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酸奶形成的原因是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五、细菌的功和过。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细菌,这些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有的对人类有害。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细菌的功和过。

2、出示课本第七页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了解细菌的功和过。

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细菌对人类有利的地方。

一)产生腐殖质,如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然后开始腐烂,泥土里的细菌就开始分解苹果,在其它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就逐渐变成了腐殖质。

二)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比如说生产果酒、泡菜、酸奶等等。

三)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4、细菌对人类有害的地方,表现为有的细菌会致病。我们平时生病,比如感冒发热、肚子疼,这些都是细菌导致的。

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呢?

全班交流:打喷嚏的时候捂住鼻子,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用热水冲洗筷子,可以杀死筷子上的一部分细菌。

勤用肥皂洗手,可以减少细菌在手上的繁殖速度和数量。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细菌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微生物,有的对人类友谊,有的对人类有害,所以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

七、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借助网络等阅读有关细菌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细菌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了解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知道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

3、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了解物体发霉的原因,知道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教学重点:**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知道物体发霉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性实验,**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准备:发霉的物品、放大镜、显微镜、霉的载玻片标本。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发霉的物品,看一看发霉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初步**物体发霉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发霉的物品,引导学生看一看,问:大家知道这些物体上面的斑点是什么吗?(知道,这些物体上的斑点是霉,说明这些物体发霉了。)

2、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见过霉?是什么物体发霉了?当时的环境气候情况等是怎么样的?

学生根据课前的观察,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发霉的物体,这些发霉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物体上的霉。

板书课题:3、馒头发霉了。

4、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霉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2 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 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知道细菌 霉 病毒都是微生物。3 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懂得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 能通过显微镜观察 认识微生物。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 寻找水滴中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 我在成长。教学目标 1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 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师准备 量身高的纸 秤 卷尺 长尺 记录表 学生体检记录表。学生准备 直尺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4 出示思考题 1 如果测量身高 体重,应该注意什么?2 除了身高 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5 汇报 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6 小结 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 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