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4 11:02:28 阅读 6220

学习必备欢迎**。

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首先以比例“2.4:

1.6=60:40”介绍比例各项的名称,教材先呈现用“:

”表示比的典型比例式,以利于学生直**到比例的四个项中,位置在里面的是“内项”,位置在外面的是“外项”。然后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正好形成交叉关系。再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在计算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最后安排“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强化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教学过程: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4:1.6和60:40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2.4:1.

6=60:4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

4”和“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叫做比例的內项。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

的形式,“2.4”和“40”仍然是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和“60”仍然是比例的內项。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

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

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第2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比例的基本性质 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教学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努力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所以在备课时,我紧扣这一主题,设计了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全班质疑...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2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指导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3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 的精神。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难点 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第三单元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目的3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比列中内 外项的关系。关键。师生双边活动步骤。一 学1 什么叫比例?前准备2 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