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12 00:07:28 阅读 7280

六年级数学下《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扣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教法、学法的设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时刻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体现在:

1、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本课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寻求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认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的意识。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电化**,渗透转化与优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无限快乐。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点:

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

2、适量的沙土(比圆柱的体积多;学生分组准备沙土。)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质疑引入。

1、同学们见过盖房子吗?工人用的小圆锥有什么特征?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2、cai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或移出。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v圆柱=sh=лr2×h)(中间x可以省略,加在上便于学生区别、记忆。)

4、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写课题:圆锥的体积)

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索新知,寻找策略。

1、**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1)指名学生陈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a. 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和长方体(近似的)(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将圆柱底面积和长方体底面闪烁后移出。

b. 将移出的圆柱底面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与移出的长方体底面重合。

2、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当学生用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势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强烈欲望。】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

a. 让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和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

b. 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学生。

2)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的蓝色的圆柱和红色的圆锥各1个;

b. 先在红色的圆锥里装满黄色沙土,然后倒入圆柱;

c. 记录,做3次正好把圆柱倒满,这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

小结: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强调:等底等高)(板写: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d. 引导学生用“底面积×高”来代替“圆柱的体积”,于是得到,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然后得出字母公式:

v圆锥=sh

3)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三)自主**。

1、**例1

课件出示例题。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对照圆锥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4页的“练一练”第2题。

2、**例2

课件出示例题。

学生自主审题,教师引导点拔: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先算出沙堆的体积,再求得这堆沙的重量,强调最后的数据的取舍方法。

3、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麦堆的底面积和高。

a. 讨论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b. 教师介绍测量方法,边陈述边cai课件演示。

屏幕上呈现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麦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底面直径。

也可以用绳子在底部圆的周围量得小麦堆的周长,再推算出直径。(c=лdd=c÷л)

测量小麦堆的高:将一根竹竿过小麦堆的顶部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测得高。(即课本上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四)矫正反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前面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具体操作,验证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间的关系,使自己的猜想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最后从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及圆柱的体积公式中,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动态生成”,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了感性材料。

】五)迁移引用。

1、基本练习:教材第题。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例题到实践应用,层次鲜明,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变成、拓展题练习:

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为28.2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提示:c=2лrr=c÷(2л))

v圆锥=лr2h

六)小结(多**显示)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底面积和高)

2、如果分别知道圆锥的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分别利用已知条件,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通过底面积和高(一般都告诉我们)求得圆锥的体积)

附: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圆锥=sh

七、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交流、合作、实践、**;并适时运用多**课件,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实验,从而**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关系(圆锥、圆柱等底等高),进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同学们在学习了圆柱体积后,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但同学们对于告诉“周长与高”,求圆锥体积及麦堆、沙堆等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下次教学中要注重“周长推导半径”的教学,以利于同学更好地计算圆锥体积,为日常生活、生产服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 提倡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 与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2按照 提出问题 联想猜测 实验 导出公式 四个层次编排...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知识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 提倡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 与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2按照...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说明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说明。镇原县东街小学赵晓婷。一 说教学设计。圆锥的体积 的教学设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 实验感知 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小组合作 自主 合作交流 发现关系的学习而设计的。具体表现在 1.课的呈现方式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应该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