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杯子变热了。
教材】六年制――四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董保华。
单位】聊城市高唐县固河联校。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热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不锈钢杯、塑料杯、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铁架台、酒精灯、易拉罐皮、火柴棍、蜡烛、凡士林、木筷、不锈钢筷、竹筷、玻璃棒、塑料棒、课件等。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铁尺、塑料尺、铝勺、瓷勺、筷子等。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设计实验**热事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同时学习使用酒精灯。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热传导现象的实验装置图:第一种是将几根火柴用凡士林依次竖直粘在一根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第二种是用酒精灯给铁盘中的蜡加热。
二是**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教科书**示了学生**情景图和提示语言,同时资料卡对实验进行了补充和拓展。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由活动中将本课**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指向:“下面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说一说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让学生将课堂**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描述:
一、由生活场景导入。
师:家里来客人时,我们常常要给客人沏茶。根据经验,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
今天老师也来沏一杯茶,沏茶前,先请一个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杯壁,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杯子变热了)
板书“杯子变热了”)
师:杯子变热了。我的头脑中自然就冒出了几个问号。你们有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经过讨论筛选,确定“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个问题。
师:是啊,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
2.介绍材料,设计实验。
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我们“看到”热传过来了吗?怎样才能“看到”呢?
大家知道,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但如果借助其他物体,例如当旗子飘动的时候,当水面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要看到热在物体中怎么传过去,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可以借助什么材料?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师介绍:
凡士林,它的性质是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可以粘住轻小物体,但遇到热就会熔化,,像蜡烛油、修车用的黄油也符合这样的条件。
师:桌上还有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
师: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实验来验证热是怎样传递的 。
学生进行实验设想。
交流实验设想。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多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找到一些更适合实验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烁出绚丽的火花,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大放异彩。】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引导形成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a在粗铁丝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
b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热易拉罐皮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c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易拉罐皮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
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设计的实验都要用到酒精灯,使用酒精灯如果方法不正确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再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练习。)
4.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了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使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用完后坚决不能用嘴吹灭。
2)给物体加热时,注意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就可以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不要来回晃动,要固定到一点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3)物体加热完毕后,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
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对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
为学生展示“自主**”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出示两个不同材料的杯子,不锈钢的和塑料的)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杯子同时倒满热水,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们只是猜测,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验证。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
师: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
分组讨论实验方法。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分组验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铁、铜、铝等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而木头、塑料、竹子、玻璃、瓷器等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的欲望。】
四、应用与拓展。
师:热传导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所以人们有时候利用热传导,有时候阻止热传导。当需要传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传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
在现实生活中**用到热的良导体,**用到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课件出示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物品,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你愿意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吗?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 杯子变热了青岛版五年制
杯子变热了 是一节定向 性实验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 热传导的基本特征 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 ...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杯子变热了青岛版
小学科学 杯子变热了 教学反思。学生进行科学 的自主性即是科学课的目标,又是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激发学生 科学秘密的欲望。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我注重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三份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小组质疑,修改 完...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杯子变热了青岛版
小学科学 杯子变热了 教学反思。学生进行科学 的自主性即是科学课的目标,又是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激发学生 科学秘密的欲望。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我注重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根据提供的三份不同的实验材料,选择材料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小组质疑,修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