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远教教案。
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推理,概括出关系式.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进行乘法验算和求未知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回顾旧知、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2.说出下面各题中x的值,并指出计算根据.
x+15=45 x-6=24 90-x=30 36+x=40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引出课题:同学们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乘法各部分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图:
教师口述题意:每盘30个鸡蛋,3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引导学生口述算式:30×3=90(个)(板书)
学生口述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因数=积。
2)出示例1的(2)(3)两题。
学生先口述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启发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90÷3=30(个90÷30=3(盘)
2.观察比较,总结关系.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式和(3)式与(1)式比较,发现了什么?
2)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互相讲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启发学生明确(2)式(3)式与(1)式比较,都是知道了两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同时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教师提示:应用此关系,可以对乘法进行验算.
1)引导学生说出怎样验算。
2)完成“做一做”验算24×36=1008 112×43=4736
4.应用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1)教学例2启发学生思考x在什么位置上,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口述:x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根据已知两个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教师板书:x×6=96
x=96÷6
x=163)引导学生进行检验:16×6=96
4)教学例3:出示例3后,先启发学生议论,然后独立试算,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发展。
1.填空:1)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2)因数×因数=(
2.练习二十二第1题(分两个小组练习)
3.填表,说说你是怎样想的,97页2题。
4.练习二十二第3题(分组练习,每组选一个题说方法)
5.共同完成第5题,并说说你的根据.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远教教案。
一、教学内容:直线、涉嫌、角。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为后。
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编写意图。
1>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从小孔射出的手电筒的光线,引出了什么是射线和直线。并进一步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
认识。3>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难点:角的形成。
三、学情分析。
通过自己的教学,发现本班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差。书写不规范,差生面比较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在认识直线和射线的基础,理解角的概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目标预设。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五、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2、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从小孔射出的手电筒的光线,引出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并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然后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理解角的形成。
六、教学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线段。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二)**新知。
1、认识射线。
师:同学们,你们昨晚做了老师布置的实验(参见教材第35页右上角的情境图)吗?你们观察过小孔的手电筒的光线了吗?
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直线。与我们学过的线段相比,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教师边说边画出图。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看成是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射线的特征。
板书:一个端点,无限延长。
师:像这样的射线你能画一画吗?
学生自己画射线。
2、认识直线。
师:(画出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仔细看一看,与前面的线段和射线比一比,你自己也画几条直线。
学生画直线,教师巡视。
反馈评价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各种各样的直线让学生判断。
如下图:(略)
3、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
1)自主思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意义及特点。
2)小组讨论。
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把讨论中的发现填在**中。
4、完成“做一做”。
反馈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三)认识角。
师:你们能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画角。师:(指画过的图)刚才我们从一点出发画了那么多射线,其实这里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描出其中的两条射线)。
那究竟什么是角、该怎样来表示角呢?大家打开教科书第36页看一看。
学生看书。师:请你把刚才画的角标上角的符号,记一记,读一读。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分类》远教教案。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教学准备: 剪刀。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吗?
二、自主**,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
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教学反思:学生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概念。
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效果比较好。
6、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8页第1题。
2、画三角形。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远教教案。
课时:1教学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四年级数学教案 《怎样滚得远》说课稿
怎样滚得远 说课稿。四年级数学教案。一 说教材。怎样滚得远 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结束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研究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滚得远的问题。教材的背景地位及意义 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相关知...
四年级数学教案 怎样滚得远 第7教时
怎样滚得远 第7教时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p.28 29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 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2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教学准备 木板 尺 圆柱形物体等教学过程 一 介绍活动要求 1 今天这节数学课,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7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 2019秋
怎样滚得远。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 求平均数 角的测量等实验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 的乐趣。2 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服务于生活的情感。2 学情分析。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