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26 13:20:28 阅读 1577

设计理念:本节以新课标“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为指导原则。主要通过简单的身边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观察发现身边现象共同点,尝试提出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丶实验丶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生》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在了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学生学习,源于这一教学内容渗透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从多种生活现象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数学建模求解。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三﹑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缺少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及情景,启发学生观察对比,引领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建立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解答类植树问题。

3、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教学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方案纸﹑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生活切入,认识间隔。

1﹑引入间隔。

出示:康师傅3+2饼干(3层饼干,2层夹心)。

师:猜猜为什么称它为“3+2”。(学生回答。)

师:像这种饼干与饼干之间的夹心,我们称之为“间隔”。(板书:间隔。)这种饼干有2层夹心,我们就说他有2个间隔,间隔数为2。

2﹑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课件出示)五指张开的4个空隙,就是4个间隔;植树中,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还有广场上的钟声﹑斑马线等,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3+2”饼干引入认识间隔,并通过课件将一些生活中看似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意在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教学本质。这样引入亲切自然,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气息,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不同类型的间隔方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

】二、**新知。

一)操作感知。

出示要求:学校在一条12米长的校道一边植树。要求两端要栽,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距离可以是1米、2米、3米……)可以怎样植?请用线段表示出至少3种不同的植法?

1、理解题意: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2、学生用线段表示出不同的植法,并在图下写上,每隔( )米种一棵,一共可以种( )棵树。

每隔( )米种一棵,一共种( )棵树。

3、交流不同的植树方法,教师板书。

4、小结:在同一段路中种树,每两棵树间的距离不同,棵数也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力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几种植树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在同一段路中种树,每两棵树间的距离不同,棵数也不同。

】4、在一条路上等距离植树,这条路被树平均分成若段,一段就是一个“间隔”,请数一数你所设计的植树方案分别有几个间隔?并想想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5、学生汇报间隔数,教师相应板书。

6、认真观察**中的数据情况,想想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生说师板书:棵数比间隔数多1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探索时,不同的学生把一条线段分成不同的份数,但结果都是栽树的棵数正好是间隔的点数。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规律,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栽的话,栽树的棵数都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正好与间隔点的个数相同。

】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解决方法。

3、指名板演,并说出思考过程。

4、全班点评,归纳方法。

1)说明每隔几米栽一棵树,这个几米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

全长÷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数。

2)小结: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时,要求植树的棵数,必须先求出间隔数,再根据棵数比间隔数多1求出棵数。

设计意图:植树问题是生活中常见问题,通过求棵数方法的**,让学生感觉到数就在身边,再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逆向**。

1、学生完成p118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小组交流。

3、指名板演,共同评点,归纳方法。

1)说明: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数=总长度。

2)小结: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时,给出棵数求植树的总长度,先根据间隔数比棵数少1求出间隔数,再用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数就求出总长度。

设计意图:这也是关于一条线段且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但是这里给出了植树的棵数,要求的是首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要应用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从正向到逆向,既链接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又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例1中发现的规律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1、把属于两端都栽的情况打上“ √

1)广场上的钟声( )

2)衣服上钉的钮扣( )

3)**中的“五线谱”(

4)成语“一刀两段” (

2、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完成练习二十第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感到满意吗?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1.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于生活”,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3+2”饼干引入,发现生活中的间隔,为接下来的学习分散难点。而数学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间隔的例子,如广场上的钟声、人的手指等等,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根拐杖。教学中,关注学生实验中的“符号世界,注重学生画线段图示意图能力的培养。借助数形结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建立棵数与间隔数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了凭借,也使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到渗透。

3.体现练习的有效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这节课的练习不仅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进行了提示性的拓展延伸,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期待。

四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点与线段的对应,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 能阐述在两端都栽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能用正确方法的解决问题。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小编寄语 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下册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 植树问题 117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3 揭示课题。生 植树节。师 对,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是植树节标志,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一起去解决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 植树问题 4 出示问题。出示问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二 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1 理解信息。师 请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