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
四年级《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曾经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与大家分享四年级《植树问题》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
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
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
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师:
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
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
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建立数学模型㈠**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
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
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先猜一猜。
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
所以这时候让学生先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生反馈:
方法一:1000÷5=200(棵)
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
方法二: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
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先在这儿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0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0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
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
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师:刘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师: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
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板书:从简单入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师:"从简单入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1000米"数据比较大,比较复杂,你想从简单的想起,那么你想把它先看成多少?
师:大家想的都不错,那么我们就从15米想起吧!现在我们把这条15米长的路用一条线段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树,有几种植树方案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段图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1.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出示四种方案的线段图)
师:四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师:请你具体地说一说?
师:这样就把树与路,怎么样?
师:很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研究植树方案,第二种呢?
2.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那它们之间有没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师:
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就叫做"间距"。
师:谁来指一指,数一数,第一种方案有几个"间距"?师:有3个间距,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3。
3.师:观察这三种方案,你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2页。学习必备欢迎**。
师:两端都种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呢?师: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会多1棵树。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师:只种一端的这种方案,怎么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师:两端都不种时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少1呢?㈡**两端都种的情况。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呢?
师:刚才我们从简单的想起,知道路长15米,间距是5米,你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棵数呢?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
师:15米要准备4棵,那么1000米的路,两端都种要准备多少棵树?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课件加上"两端都种")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刘老师也找了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
上楼梯,锯木头,钟声等。(课件展示)你还能想出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植树问题"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师:"植树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以上就是数学网分享四年级《植树问题》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第3页。学习必备欢迎**。
第4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植树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 3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 p117例1p118做一做。2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例1讨论的是在校园里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这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教材中给出问题 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用不...
四年级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理念。本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 实验 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 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四年级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2.让学生经历植树问题数量关系的 过程,体验 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3.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思想,感受合作的乐趣,学习的成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 难点 认识 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自制 教学过程 示例1植树画面。看屏幕,请你用两个字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