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刘巨平
课题:用数学归纳法求数列通项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一般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数列问题。
2.初步掌握“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维模式的培养。
难点: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
三、知识清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 = n 0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 = k()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推理逻辑,它的第一步称为奠基步骤,是论证的基础保证,即通过验证落实传递的起点,这个基础必须真实可靠;它的第二步称为递推步骤,是命题具有后继传递性的保证,即只要命题对某个正整数成立,就能保证该命题对后继正整数都成立,两步合在一起为完全归纳步骤,称为数学归纳法,这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的正整数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学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步,即n=k+1时为什么成立,n=k+1时成立是利用假设n=k时成立,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成立,而不是直接代入,否则n=k+1时也成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四、例题。1. 已知点列an(xn,0),n∈n*,其中x1=0,x2=a(a>0),a3是线段a1a2的中点,a4是线段a2a3的中点,…an是线段an-2an-1的中点,…,1)写出xn与xn-1、xn-2之间的关系式(n≥3);(2)设an=xn+1-xn,计算a1,a2,a3,由此推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对一切n∈n*,点都在函数f(x)=x+的图象上.
1)求a1,a2,a3的值,猜想a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将数列依次按1项、2项、3项、4项循环地分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分别计算各个括号内各数之和,设由这些和按原来括号的前后顺序构成的数列为,求b5+b100的值.
3. 数列满足(),求。
4. 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等式:a1+2a2+3a3+…+nan=n(n+1)(n+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5.已知数列满足a1=0,a2=1,当n∈n时,an+2=an+1+an.求证:数列的第4m+1项(m∈n)能被3整除.
6. 对于数列,若。
1)求,并猜想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高二年级强化培优班数学配餐(一)
编制:刘巨平
1.已知an=,数列的前n项和为sn,已计算得s1=-1,s2=-1,s3=1,由此可猜想sn=( b )
a.-1 b.-1 c.-2 d.-2
2.已知sk=++k=1,2,3,…)则sk+1等于( c )
a.sk+ b.sk+-
c.sk+- d.sk++
3.对于不等式≤n+1(n∈n*),某人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1时,≤1+1,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上述证法( d )
a.过程全都正确 b.n=1验得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 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
4.将正整数排成下表:
则在表中数字2010出现在( d )
a.第44行第75列 b.第45行第75列。
c.第44行第74列 d.第45行第74列。
5.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是否存在a,b,c使得an=an2+bn+c,且满足a1=1,3sn=(n+2)an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
6.在各项为正的数列中,数列的前n项和sn满足。
1)求(2)由(1)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7.已知数列满足,求的值及猜想,并证明。
8.设a,b∈n,两直线l1:y=b-与l2:y=的交点为p1(x1,y1) 且对n≥2的自然数,两点(0,b),(xn-1,0)的连续与直线y=交于点 pn(xn,yn)。
1)求p1、p2的坐标;
2)猜想pn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9.已知数列中,,且满足,用数学归纳法求,10.数列中,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已知数列{an}中,a1=,sn=n2·an (n∈n)
ⅰ)求a2,a3,a4的值;
ⅱ)推测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2. 是否存在常数a,b使等式。
1·n+2·(n-1)+3·(n-2)+…n-2)·3+(n-1)·2+n·1=n(n+a)(n+b)对一切。
自然数n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高二年级强化培优班数学学案 四
编制 刘巨平 课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学习目标 掌握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掌握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公式。二 重难点 综合运用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和三个距离公式,求直线方程。在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的分类讨论,要防止因考虑不周造成的增解与漏解,关键是要...
高二年级强化培优班数学学案 六
编制 刘巨平 课题 求离心率及离心率的范围。一 学习目标 掌握求求离心率及离心率的范围的几种常用方法。二 重难点 1.在圆锥曲线的诸多性质中,离心率经常渗透在各类题型中。离心率是描述圆锥曲线 扁平程度 或 张口大小 的一个重要数据,在每年的高考中它常与 定义 焦点三角形 等联系在一起。因此求离心率的...
高二年级强化培优班数学学案 三
编制 刘巨平 课题 直线方程。一 学习目标 理解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熟练利用五种形式求直线方程。二 重点 在求直线方程时,条件的转化和设而不求的运用。难点 求直线方程要防止因考虑不周造成的增解与漏解。要考虑斜率存在与斜率不存在两种情形 三 知识清单。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