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欢迎**。
教学内容轻与重。
知识: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能力: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目标。情感:通过学习、游戏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或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教学难点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物体的轻与重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环。
教师活动。节。
一、情景导入:(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呢?(多**出示p36(1)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学生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来观察进行判断。(二)猜一猜:
1、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
(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新知:(一)掂一掂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称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
(用手掂一掂)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呢?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怎么样?
(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2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1、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
(气球最轻,水最重)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精品资料欢迎**。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是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
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
(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伙伴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3、学生交流:
(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这个梨和这个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象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呢?(生:
用天平称来称一称)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进行比较?(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师演示:
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2、矿泉水和生梨比较。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将记录结果(从轻到重)填写在书上的**内:
谁轻谁重1、(最轻)、(最重)
精品资料欢迎**。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
得最长的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是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的画面你能说出谁比较重?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
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2个苹果=4个香蕉。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
根香蕉)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
的饮料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6*8=48(瓶)(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一引入课题。
1请学生带来各自喜爱的玩具。
师:①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一些好玩的玩具,有些什么呢?向大家介绍一。
下。那么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呢?
学生在玩具中任挑2个,比较轻重。
生活中我们也有了一些经验来判断物体的轻与重(再挑选2个重量相。
差较小的玩具),那么这两个玩具哪个重,哪个又轻呢?
你们想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吗?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实践操作,比较轻重1多**演示p36(1)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个苹果和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
2)师:你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
2掂一掂,比轻重。
1)让学生观察讲台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谁能说一说数学书和。
精品资料欢迎**。
文具盒谁轻谁重?
生①:文具盒轻,数学书重。生②:数学书轻,文具盒重。生③: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2)师: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的判断都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
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
3)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4)生通过用手掂一掂,得出讲台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5)师拿出文具盒中的文具,再请2~3名同学掂一下轻重,文具盒比数学。
书轻。6)小结:用手掂一掂也是我们常用的比较轻与重的一种方法。(7)小组活动:挑选桌上的玩具,用手来掂一掂,比一比它们的轻重。
3称一称。1)师: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谁来掂一掂,谁轻谁重?小朋友上来用手。
掂一掂。2)师: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
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3)师:刚才小朋友提到用天平秤称一称的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介绍天平秤上比较轻重的方法。老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师:当两个物体的重量接近,我们用手也掂不出重量的时候,称一称就是。
一种很好的的办法。
4多**演示②
师:他们在干什么?从跷跷板上可以看出小亚和小胖哪个重?
5小组讨论为什么?篮球和铅球谁重?棉花和铁块呢?
6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有时物体的重量和材质有关,大。
的不一定重。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橡筋)这是什么?谁来说说平时我们用它来做什么?
2我们可以用橡筋来吊住物体,并比较它们的轻重。
3**演示:***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
汽车等挂起来的过程。
师:这些物品谁轻谁重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的越长。
四拓展练习,比较轻重。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
的饮料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6×8=48瓶生:一样重。
师:有时候,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五总结。
精品资料欢迎**。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几种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在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来比一比物体轻重,这些方法你学会了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板书设计:教学随笔:在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然后再过渡到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的2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
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如:“拎一拎”用橡皮筋来“吊一吊”用秤称一称,有的甚至结合语文想到用浮力的方法,用海绵的方比较。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注意力马上集中在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当没有这些工具时马上想到了用手来掂一掂,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大胆地猜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地进行思维。
二年级语文《轻与重》教学反思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为大家推荐二篇关于二年级语文 轻与重 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祖冲之,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可是关乎生死的事,就相...
沪教版健康教育二年级下教案
第一周日期年月日。课时 0.5 课题人体的内部器官。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名称 位置 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一些器官的最基本功能。教学重点 以人体解剖示意图帮助学生知道人体内的主要器官。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这些器官的最基本功能。教具 示意图。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我们在一...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角》数学教案
本word文档。可编辑。可修改。沪教版二年级下册 角 数学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 角 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 锐角和钝角。2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出锐角 钝角。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