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芭蕉花沪教版

发布 2020-12-04 10:37:28 阅读 7740

课题。年级二年级。

20、芭蕉花。

学科。第1教时。

教师。徐洁。

语文。教时。

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重点指导“袖、掐”的字形。

教学目标。2、以“爱”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哥俩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3、通过情景设想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表达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以“爱”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哥俩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通过情景设想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表达爱。

生字卡片、多**。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一、看图读句,揭示课题。1、出示芭蕉图,这有一句描写芭蕉花的句子,谁会读?出示:院子里栽着一簇芭蕉,有一株刚好开着。

瞧这是什么?(学生字“芭蕉”。1)朗读句子,学习生字“株”。学习生字“晕”。(2)介绍芭蕉花的药用价值。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引入。

一朵黄花,样子像尖瓣的莲花。2、出示课题,齐读。今天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芭蕉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通过预习反馈,整体感知课文2、读课文,说说我和哥哥1、回忆故事,说说人物组成。(随即板书:摘、生气、训斥)生根据板书自由练习说说课文内容。

三、抓重点词句,深入品读。

做了些什么,父母又怎么样呢?3、质疑:为什么父母要生气呢?

1、自读节,划出描写哥俩发现芭蕉花后怎么做的语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学生字:托、袖、捧)2、圈出哥俩的动作,体会摘花的不易。

过程。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作者的童年,去看看当时他们当时究竟是怎样摘到那朵芭蕉花的?2、通过反复朗读及板书提示为后文练习说话做好准备。

小结:我们当时之所以那样兴奋,1)如何摘到芭蕉花的?圈那样喜出望外,是因为我们的心中。

出哥俩的动作;

第1页。满溢着对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哥俩做的一切吧。(引读节部分句子)

3、在俩兄弟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因而,当妈妈询问芭蕉花哪来时,“我”便。

2)动作理解托与掐,从而。

体会摘花的不易。3)通过“欢喜”一词指。

导朗读句子。4)如何把芭蕉花像珍宝一样带回家,用动作演示。

照实说了(理解“照实”)。5)从哥俩的心情和行为中4、“我”是那么高兴,那么兴奋,你感受到什么?(讨论交流没想到妈妈却十分生气?

体会哥俩对母亲的爱)

5、引读下文,出第三节部分句子小朋友,文中的哥俩当时小结:是呀,妈妈说的“不争气”也就是这点。在父母心中,教会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光明正大的人可要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自己的。

不明白,通过对前文的阅读,你认为哥俩有什么不对呢?(哥俩摘的芭蕉花是别人的,而且在别人不知道的。

命还重要。所以,母亲非常生气,情况下摘的。)

连连叹气?读出父母当时的心情。读到这里,你觉得在父母严7、引读最后一节:

母亲最后没有接受那朵芭蕉花,后来……芭蕉花并不是因为美才留在我的脑海,而是因为我和父母之间的爱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的。四、想象说话,深化中心。1、故事里充满了爱,可结局却带着深深的遗憾。

课后兴趣作业:

厉的责备背后包含着什么?

新|课|标|第|一|网。

如果你是兄弟俩,当你们渐渐明白父母心意后,当母亲的头晕病又犯时,你会怎么做呢?

找亲戚:找一找,在本课生字中,2)以“过了些年,妈妈的头还有哪些生字和“芭蕉”一样也属于形声字。

晕病又犯了”为开头续编故事。

第2页。只要我们注意做事的方式,爱。

就会给课堂总结就会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我们的家带来幸福和温暖。

0芭蕉花——(治头晕)

板书设计。我和哥哥父母见花非常生气。

摘花连连叹气拿花训了一顿。

教学札记。第3页。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芭蕉花沪教版

芭蕉花。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0个生字,并能规范书写5个汉字,积累7个词语。在语境中理解课文中两个 托 和 照实 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 藏 捧 等词语理解 我 和哥哥对母亲的爱。3.熟读课文,体会母亲话语的意思,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能够明白,从小...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芭蕉花沪教版

芭蕉花 教学反思。芭蕉花 一课系新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由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3个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能从字形上区别 栽 裁 载 三个形近字。2 在认识芭蕉花的外形和用途的基础上,体会 我 和哥哥为母亲采摘芭蕉花用于治病的急切心情。3 理解兄...

二年级语文教案芭蕉花

芭蕉花。芭蕉花。教学目标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生字 个 芭 晕 托 株 摘 袖 捧 厅 训 掐 搁 理解并积累 个词语 能够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 托 袖 捧 厅 训 个汉字并记住字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理解妈妈说的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私自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