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仅用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上课之前,特别要求学生利用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自行解决基础知识部分的预习。
在学案中最后设置了一个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展示学习后的收获,拓展延伸,积极创作,形式不限。并且在课堂上用全班白板展示的方式来检验预习成果,由学生点评和纠错。本节课还用班级大展示的方式来让学生自由表达,分享自己的赏析,深层次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欣赏“美”上,而欣赏美的方法则是通过“读”来实现。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个人读、齐读等。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美的享受中用情去读。
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大意,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自信勇敢的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与收获。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层次和意境;
用自主、合作、**学习法来展示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多**课件、**配画面朗读。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水美。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研读课文,理解层次,体味情境。
四)解释文意,点拨疑难。
五)欣赏美点,谈景物寓意。
六)展示收获,拓展想象。
七)诵读课文,体悟作者情感。
八)教师小结,引发共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水美。
配乐**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
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歌,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山水名句。
引出这篇文章被称为是“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以此导入新课。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题目。
师:大家注意这个文题,“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谢中书”是个人名,题目的意思是给“谢中书的信”。
师:指导学生阅读,明确:“中书”是官职,“谢中书”指的是谢征。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由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背景情况。
出示幻灯片明确:
作者简介: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景名作。
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
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研读课文,理解层次,体味情境。
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节奏、气势等);
示范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层次、语调起伏、作者感情等);
出示:1、你能读准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吗?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yù)。
2、你能把握短文的朗读节奏吗?
多**展示全文节奏停顿。
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个别范读。
全班齐读,教师稍做点评。
四)解释文意,点拨疑难。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问题一:“五色交辉”、“五”的意思。
问题二:“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题三:“青林翠竹”的“翠”能否换成“绿”?为什么?
老师点拨,同学回答。并且老师讲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理清思路,欣赏结构美。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四季常景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五)欣赏美点,谈景物寓意。
请用“我从___句子中读出了___美,作者从___角度中写出了景物的___的特点。”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谈某个字的妙处、谈对某句话的理解、谈某种景物的寓意。)
学案中已经预习了这道问题,先小组讨论充实互补。讨论后全班口头展示。
例:1、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落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3、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六)展示收获,拓展想象。
请每一位同学选择一幅画面,用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修辞,动笔为它画一幅画或者扩展一段文字。
创作的文字和绘画都展示在白板上,方便全班交流。全班同学巡视白班,用蓝笔在白班空白处,作品下方写上点评。如有质疑,可在作品下方用红笔纠错。
七)诵读课文,体悟作者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谈谈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八)教师小结,引发共鸣。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美好。
全班起立,配乐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五色交辉虚指泛指多。
借代的修辞。
沉鳞。青林翠竹。信达雅
语文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 归类整理的能力。课前检测时,各组学生发言,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陶弘景。既展示了课前预习的结果,又顺势导入本篇课文学习。二 自主学习,理解内容。1 反复诵读。学生听朗读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字音和停顿,然后找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来点评。指名诵读,学生评价。全班齐读,要求读出重音,设...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识,背诵课文。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感情。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赏析景物描写。教学难点 赏评佳句,感知情感。教学步骤 读 写 说。教学准备 教学ppt课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二 读。1 读课题。解释课题。2 读资料。介绍作者 写作背景 文章概况。3 读课...
初中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中俞恩权。导入 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 书 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书本 书写 书信 书桌 书包 书皮 判决书 楷书等。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 书 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