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

发布 2023-01-07 20:13:28 阅读 1787

27、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2、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

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同志的称赞。***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介绍《左传》及时代背景:三、预习检测:

一)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二)为下列黑体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肉食者间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加信小信未孚福狱察情忠之属也战则请从夫战,勇气也糜伏测逐鼓公与之乘。

四)解释下列句中倾斜词的古今语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今义:

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今义:(五)找出文中的“之“其”“而”,分别加以解释。(六)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并翻译:

1、何以战?2、夫战,勇气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必以分人。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

齐**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2.曹刿的身分怎样?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4.“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5.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五、合作**: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作战地点选在**?

2、**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3、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4、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可以分为几层?

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六、精读品析: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2、分析人物形象:

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在文中能找到根据吗?③相比之下鲁庄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庄公除了见识鄙陋之外,就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吗?⑤对于人物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

3、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哪些地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七、知识巩固:

1、解释文中黑体字。

又何间焉()⑵弗敢专也()⑶公将鼓之()⑷彼竭我盈()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和下列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成语。例子: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①彼竭我盈——(小信未孚——(故克之——(下视其辙——(

未能远谋——(夫大国,难测也——(

3、用原文回答,曹刿“请见”的原因是(),同意鲁庄公跟齐国打仗的原因是()。4、结合原文,请分析曹刿的性格特征。

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6、长勺之战是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著名战役?请你谈谈战争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设计:曹刿论战。

起因: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爱国情深)战前论战:三问三答肯定民心(远见卓识)战中指挥:

战后论战:善抓战机,善于出击(深谋远虑)

曹刿:深谋远虑爱国之士;善于打仗,杰出军事人才。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正确辩析课文中疑难字 词 句的意义 2 加深对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 二 能力目标 1 加强朗读训练 2 复述课文 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从而正确的认识战争。教学重点 疏通文章并能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战争胜败的原因分析,如...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编号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编号101 编制日期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1 巴东三峡 导学案。主备人 龚秀均审核人。七星中学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2 掌握文中所引用的诗 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 品味文章的语言。4 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学习过程预习案 一...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

91018 曹刿论战 导学案。2 了解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培养机智沉着的品质。自学检测 一 自学积累。1 本文选自题目是后加的。传说是春秋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著作和史学著作。2 根据自己的预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齐师伐我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