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

发布 2022-08-17 02:52:28 阅读 7308

91018《曹刿论战》导学案。

2、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培养机智沉着的品质。

自学检测:一、自学积累。

1、本文选自题目是后加的。传说是春秋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著作和史学著作。

2、根据自己的预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衣食所安。

小惠未徧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神弗福也。

必以信虽不能察。

忠之属也必以情。

遂逐齐师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公将驰之。

惧有伏焉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故克之。

二、合作**:研读问题(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第1段。

战争的时间、国家?

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

庄公的态度?

刿请见的原因?

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2、第2段。

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3、第3段

表现庄公“鄙”的句子?

一“未可”为何?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二“未可”为何?

后为何又“可矣”?

总结有利于**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91018验收学习。

重点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 导学案。曹刿论战 导学案。一 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 整体感知。本文是 左传 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 记言 这是 左传 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齐鲁长勺...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曹刿论战 导学案。曹刿论战 导学案。一 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 整体感知。本文是 左传 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 记言 这是 左传 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齐鲁长勺...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2 朗读课文。3 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何以战。小惠未徧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虽不能察公将鼓之。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惧有伏焉。四 整体感知。1 概述课文大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