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 25诗词曲五首

发布 2023-01-05 02:26:28 阅读 3183

25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重点 :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1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名句,导入新课: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教师点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

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国家山河**,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3.学习背诵。

4.谈感受,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起舞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阳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阳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词人希望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八年级上册语文25课导学案

第三中学 学展练 魅力课堂语文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日期 2016年3月7日编制 潘志兵审核编号 025自研课导学 晨读目标 1 理解作者背景。自研目标 2 熟读诗歌,划分节奏,背诵。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 熟读背诵诗歌。魅力课导学 课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课时 第一课时书海拾贝。学习主题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第组第号上课时间 年 月 日学习内容吆喝。味京味语言特色,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2 通过模仿京味吆喝的朗读,体味京味语言的魅力 通过自主 合作 式的学习感受民俗文化特色,体会作者的感情。3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学会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 简介作者。2 给下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导学案

语文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复习目标 1 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 积累文言文中的名句佳段。3 熟悉本册现代文的重点课文。4 通过辨析词语 修改病句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5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 虚词及课文的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复习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