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二则。
教师寄语: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学习目标:1.了解并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4.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学习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
二。 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4.结合课后1题完成: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 、报道 、语言简明准确。
三、自主学习。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两则新闻的内容。
2.在文中圈点批注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3.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案: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5.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结合课后二题)
三)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五、拓展延伸。
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息同课文第一则新闻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2023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
”“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
南京再见!”
原载2023年4月25日《东北**》)
相同点: 不同点:
六、我的小问题:
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七、达标检测。
阅读选文,完成1-5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导语”部分是第___句(只填序号)在文中的作用是主体部分是第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
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4.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潢川、光山、**、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7.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8.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9.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备人:郝琼时间:2023年八年级班第小组姓名
2.芦花荡。
教师寄语: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学习目标】1.了解并体味**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学习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学习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知识链接】**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 情节要素:
**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 环境要素:
**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总结:**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预习案。一、走近作者:
二。 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仄歪: 悠闲:央告:吆喝:转弯抹角:
你补充解释的有:
3.词语的运用(自选不少于3个词语连词成段)所选词语:
连词成段:三、自主**。
1.梳理文章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用几句话进行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再读课文,按照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节):
第二部分(开端、发展节):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
一层( -节):二层( -节):
第三部分(高潮、结局节):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分析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案:四、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其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2.**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4.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6.人物描写艺术**:这篇**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拓展迁移】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五、我的小问题:
六、【达标检测】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人教版八年级上细菌导学案
1 观察课本p73 观察与思考 中的 细菌结构示意图 并思考教材 现的讨论题。1 右图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细菌结构与动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不同 回忆动 植物细胞的结构 拓展反思 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习任务四 描述细菌的生殖方式。1 自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细菌导学案
1 观察课本p73 观察与思考 中的 细菌结构示意图 并思考教材 现的讨论题。1 右图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细菌结构与动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不同 回忆动 植物细胞的结构 拓展反思 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学习任务四 描述细菌的生殖方式。1 自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细菌导学案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2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细菌细胞的结构。3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 学习重点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学习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细菌的结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