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曲赏析

发布 2023-01-05 01:50:28 阅读 5285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赏析及试题。

一赠从弟》(其二) 魏晋●刘桢。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赞美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不倒,经严寒不凋。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

4、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一句进行画面描写。

那笔直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对瑟瑟袭来的山谷寒风。

5、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动摇。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展开联想想象,描绘首联画面。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扫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3、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三、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终南别业》王维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请分析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游。

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写了山水景物,诗中有画,又蕴含诗人愉悦闲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一句“弃我去者”,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流逝,一个“留”字又写出心中对那流逝时光的无限。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主客双方的才华和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3、描写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目送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大雁向南飞去。

4、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去月亮。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5、谈谈你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断水一样,借酒消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愤懑。

6、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画面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细雨绵绵,像油酥一样细滑润泽,远望草色朦胧,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凋零。

4、如果朗诵三四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几个词?为什么?

最,表示到了极致;绝胜,远远胜过。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这里把小草初长的早春与烟柳满城的晚春进行对比,突出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七、 《无题》李商隐。

1、“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

2、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 “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流尽。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现在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5、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

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八、《相见欢》 李煜。

1、 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2、画面描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天空月弯如钩,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九、《登飞来峰》 王安石北宋。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何种作用?

运用了夸张,极言塔高耸入云,为下两句议论蓄势。

2、本诗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十、《苏幕遮》(北宋·范仲淹)

1、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赠从弟 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七 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资料。长歌行 长歌行 为乐府题。属相和歌的平调曲。晋崔豹 古今注 说 长歌 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这是对诗题比较可取的理解。东汉后期,经今文学急剧衰落,谶纬迷信也愈益暴露出其荒诞 虚妄的本质,由此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重新认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