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发布 2020-03-13 00:14:28 阅读 3235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是自况。

练习】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贞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现的画面。

严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谊。赏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改古代许多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练习】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请作赏析。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5.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练习】1.“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

感叹时空无限,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赏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示例: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既写出了山水景物,真是诗中有画,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愉悦恬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练习】1.《终南别业》作者是唐(朝代)王维(姓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3.“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请分析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游。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写了山水景物,诗中有画,又蕴含诗人愉悦闲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小谢: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览:

同“揽”。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

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主题内容: 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练习】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

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去月亮。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4.谈谈你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断水一样,借酒消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愤懑。

5.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分难舍,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残”字给人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以春蚕和蜡炬自喻,“丝”与“思”谐音,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奇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练习】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5.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

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意】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举头仰望,天上寒月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千头万缕的离愁。

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七 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资料。长歌行 长歌行 为乐府题。属相和歌的平调曲。晋崔豹 古今注 说 长歌 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这是对诗题比较可取的理解。东汉后期,经今文学急剧衰落,谶纬迷信也愈益暴露出其荒诞 虚妄的本质,由此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重新认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

初中附录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

中考专题复习 附录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 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 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 词 现的人物有 老头 老太婆和三个小孩。2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