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八年级下册

发布 2020-03-12 23:57:28 阅读 475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整体感知: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局部感知:“酣高楼”在高楼上尽情畅饮。“酣”饮酒尽兴。

“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的风格。“小谢”指谢眺,“大谢”指谢灵运。“轻发”清新秀发,指谢眺的诗风。

“逸兴”指豪迈超逸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

“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扁舟:小船。

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道出了他不得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胸中情,显得奇特而有创造性,读来感到自然天成。

渔家傲》 范仲淹。

整体感知:词作抒写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忧国思家的情怀。词风苍凉悲壮。

局部研读:上片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图,显示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下片抒情,抒写了戍边将士慨叹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复杂情怀。

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精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整体感知: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局部研读:“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西风”即秋风,既点名季节,又增添悲凉气氛。

“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彩。这些景物的渲染为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了铺垫。

赏析:这首小令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描摹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前三句写景每句都是三个名词性短语排在一起没有任何关联词语,让读者根据前后连贯的几个画面意会“秋思”的主题,创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的非常凄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整体感知: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局部研读:“弃置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烂柯人”→王质,诗人以王质自比,“长精神”即增长精神、振奋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两句诗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后人常引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仍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这首诗虽含伤感,但更见豁达,请简要分析(1、“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2、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无题》 李商隐。

整体感知: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写男女双方缠绵悱恻、至死不渝的执着爱情。

局部研读:“相见时难别亦难”(1)难:困难;(2)难:

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即春风;“残”使人有凄楚的感觉。通过写景渲染了当时别离的凄楚气氛。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了双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青鸟”指传递信息的人。“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

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烛泪。诗句以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

后来常用于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整体感知:诗歌抒写了夫妻间真切的思念及诗人想象他日两人重逢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诗歌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局部研读:“巴山夜雨涨秋池”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诗人因归期难料、秋夜听雨,倍感孤寂凄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添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论诗》 赵翼。

整体感知:诗人主张文学创作要有时代性,提倡创新精神,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

局部研读:“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既充分称颂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发展伤的巨大作用,又明确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必然显示出这种作用的局限性。

名句赏析:“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意思是天地间每个时代都有才华出众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诗人认为各个历史时期都会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色,反对泥古不化。

古诗词赏析九年级上册。

相见欢》 李煜。

整体感知:本词抒写离愁,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示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局部研读:“无言”“独上”表明后主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月如钩”象征人事的缺憾。

“锁”字用的很传神,锁住的并非深院梧桐,也非清冷的秋天,而锁住的是深院中悲愁无尽的人,由此点名后主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气氛。词意是: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呀!

名句赏析:“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思是剪是剪不断,梳理更烦乱,别有一番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诗人以丝缕来比喻愁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思纷繁和难以理清、无法摆脱的特点。

本词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离愁“的描写。离愁是抽象的情感,诗人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

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愁思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

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千千万万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就是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浣溪沙》 晏殊。

整体感知: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间流逝的悼惜。

局部感知: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品词饮酒的感受是心底深沉的寂寞与惆怅无法排遣。

“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同时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微妙情怀。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花落去”形象地描绘了春意的衰残。“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喻了人事无常的感慨。

“小园香径独徘徊”是词人忧郁心情的写照。“徘徊”反映了心绪的彷徨不宁,“独”更道出了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感角度)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对生活的感受,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抒发了词人伤春惜时、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感慨。

哲理角度)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可在消逝的同时会有新的事物出现,但新事物的出现不是简单的重复。

语言等方面)这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龟虽寿》 曹操。

整体感知:诗歌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局部研读:一二句是对人生哲理的感叹,流露了人寿与功业的矛盾心情,但诗人对神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三四句是壮怀激烈的高唱;五六句回复到哲理的思辨。

名句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里,但他的志向却在千里之外。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然面临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放弃。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地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曹操。

整体感知:此时虽以送别为主旨,但以咏雪贯穿全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

局部研读:前十句写送别前的雪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写送别作了铺垫。

后八句转写送别。“纷纷暮雪下辕门,风车红旗冻不翻”白雪与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名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南方梨花盛开比喻北方雪压冬林,景象极为神似,颇具浪漫色彩。“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行人身影已经消失,使人还在深情地目送,凝视雪地上的马蹄印,把惜别之情写的极为动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古诗词赏析九年级下册。

饮酒》 陶渊明。

整体感知: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诗中描写得较为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的特点。

局部研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相当于“您”这里是自指。

何能尔:怎么能够如此?答语“心远地自偏”具有哲理性:

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居于众人积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情境之地了。“心远”是远离官场之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总结全篇。

“此中”上面描写的景物之中。真意:从自然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欲辩”而又不辩,有人认为是留给读者一个思考和回味的余地,也可理解为一种避祸的遁词。

古诗词赏析八年级下册

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专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8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和 4分 a 润如酥 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赠从弟 其二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做个小诗人。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二 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没错的!1.本诗选自作者朝人,酬 这里是 的意思。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 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2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 做个小诗人。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