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发布 2020-03-13 01:45:28 阅读 1561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后两联一语双关,请分析。

舟楫”是渡江的工具,顺着上面的写景流转,自然恰切。但诗人巧借“舟楫”,转而言他,不仅不显造作,反而接得天衣无缝,于情于理无碍,可谓一语双关。“舟楫”的另一层意思便应理解成“引荐的人”或“伯乐”。

“端居耻圣明”似有奉承阿谀之嫌,但确属诗人肺腑之言。“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申足上文,表示自己愿意出仕。言外之意,希望得到对方的指点引荐,不要落个“转头空”。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解释下面的词浯。

①历历:分明可数;②乡关:故乡。

2. 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3. 诗的。

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4.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5.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2.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3.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4.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秋”“愁”难离,马致远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绩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秋日晴空中,一鹤凌空而去,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画面积极乐观。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傍晚,暮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2.颔联中“改”与“迷”妙在**?

随处改”这个“改”字用的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幽静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便显出来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愉悦欣喜,热爱大自然。

4.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流露出词人愉快心情。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2.同为《浣溪沙》,晏殊却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感时伤逝)

3.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至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要为光复故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3.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僵卧孤村,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戍轮台。

4.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略作赏析。

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的联想起来,是“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

1】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1.填空: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后四句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说说你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实际上有它特殊的内涵,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米斗折腰”强。

3.陶渊明的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这首诗朴素如随口而出,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yú),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1.本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

2.分析本诗的主旨。

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

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4“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2】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的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山高路远。这两句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直”和“圆”两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奇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可选择一例答题)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__。

2.分析本诗的主旨。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野望 赏析题。1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

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赏析 一 长歌行 1.诗的主旨,作者情感 作者借百川归海 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 ...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七 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