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我的母亲》教案苏教版

发布 2023-01-03 04:40:28 阅读 9370

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蹑手蹑脚、娓娓动听、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歉疚”等词语。

2)学习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的写法。(3)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4)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质疑、比较、拓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这篇散文的情感于平淡中见真情,可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关怀之情,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子女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二、教学重点: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并用简洁的概括段落大意。3.抓住典型事例,**母亲形象。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抓住典型事例,**母亲形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雨雪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刻画了无数母亲的画像。

今天,让我们欣赏其中一位勇敢、坚韧的母亲。

二、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一)字词积累。

憧憧chōng蹑手蹑脚niè娓娓动听wěi唏嘘眶yíng...xīxū热泪盈.女红gōng万籁俱寂lài歉疚jiù惺忪i...xīng sōng面颊.j.á

二)我知道了作者用其质朴的文笔,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既平凡又感人的母亲形象。

我知道了作者在赞美、尊敬母亲的同时,又为其不幸的命运而痛惜。我发现了作者描写细腻、生动、感人。三、自主学习卡预习练习情况反馈:1.梳理结构。

课文哪几节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生活片段?并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第3至6节。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1至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至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至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很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2.抓住典型事例,**母亲形象。

1)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个生活片段?请根据课文内容给3至6节加上小标题。设计此题目的是既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1)如:欢悦柔和的容态、娓娓动听的讲述、泪如泉涌的痛苦,日夜劳碌的身影。或:

母亲背我观灯、母亲讲故事、母亲心里矛盾、母亲日夜操劳。

2)这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出母亲性格中具有哪些闪光点?

第一个片段表现出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以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二个片段表现出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对子女启蒙教育的循循善诱。

第三个片段表现母亲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奉献。

3)这篇文章除了刻画母亲的形象以外,还反映了旧社会压抑、埋没妇女才能的社会内涵,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被旧社会压抑、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如:“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这句话说明母亲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这是母亲的悲哀,也是中国广大妇女的悲哀。再如:“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这句话流露出旧社会对妇女才能压抑和埋没的感慨。又如:“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这句话表现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恨,有着强烈的思想意义。

3.四个片段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前三个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从“两三岁”写到“十岁”,第四个片段写的是八岁。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三个片段侧重在母亲,主要表现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而第四个片段虽然也赞颂母亲的辛劳,但侧重点在我,通过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写出孩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歉疚。

4.信息提炼。

根据课文内容,为邹韬奋母亲写一个以内的,为邹韬奋母亲写一则墓志铭。像学生讲明个人简介包含姓名、性别、籍贯、生卒年、特点等信息。如:

邹查氏,女,浙江海宁人,生于2024年,卒于2024年,育有三男三女,以邹韬奋最为有名。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对子女既关心又严格;她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阅读;她勤劳、能干尤善女红。

墓志铭:如:平凡的人,伟大的心。四、质疑**。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2.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的议论起到的深化主题、加深情感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二、自主学习卡预习情况反馈;

一)精读第。

三、四个片段,**两种矛盾的心态。

1)“清算”功课时,作者将矛盾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想一想,母亲为什么会这样痛苦?

2)夏夜,母亲为我做布鞋,我心里有好多歉疚,可是又不敢说出口,如何理解孩子的这种矛盾心态?

明确:(1)动作描写是“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语言描写是“打得好”。母亲一方面期待着以严训使儿子成才,一方面又十分怜惜孩子,不希望他遭受皮肉之苦。

母亲在矛盾中摇摆不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2)这可能是怕说出来了,母亲就不允许我在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显得真诚、执着。

二)理解文章中运用的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1)课文在叙述事例后,用了大量的“现在追想、现在想来、如今想起”等词语,为什么?(2)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一定的议论,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

明确:(1)本文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的心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爱的深刻理解,引发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共鸣。(2)画龙点睛。

或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或评价叙写内容,或拓展主题。特别是结尾,全用议论,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谴责。

三)品味本文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明确: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

第(3)句中“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来,越是显得真诚、执着。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

四)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赞颂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五)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鲜明生动的形象(2)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如:第二个片段中“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脸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描写真实而传神,表现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再如:第四个片段中“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阵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三、质疑**。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明确: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作者的家庭坏境也同样如此,这个家庭环境中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又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又文学熏陶,这些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这个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母亲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敬重母亲哪一点?如今身处幸福中的我们该怎样回报自己的母亲?

五:板书设计:六、作业。

1.查阅资料,再向同学介绍一个关于母爱的事例。2.古今关于亲情诗文名句积累展示。

作者。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202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2024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业从事新闻出版工作。2024年创办生活书店。

2024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文笔质朴、情文并茂。他的政论针砭时弊,简短有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我的母亲》同步练习苏教版

我的母亲 同步训练。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1 在 内填上恰当的词语,从后面括号中选取。a虽然 b尽管 c但是 d否则 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语文版

懒惰的智慧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看法,学习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 培养创新意识。2 学习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3 把握本文的结构的新颖别致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课文的整体感知予以突破。4 辩证地看待 懒惰 为本文的难点,以课外延伸为主要方式予以引导,以讨论 分析为突...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2《桥之美》同步练习

一 基础部分。1.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