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教学流程图。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实录。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为学生放一段带有自然界声音的**。
师:(**结束时)你从刚才的录音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流水的哗哗声青蛙的叫声。
生:听到刚才的声音,仿佛处于森林中、刚才的**是在一个小溪旁。
说明:利用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和吸引人的**,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声音的学习环境。)
师: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了解到人们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听到刚才的美妙声音之后,你还想要了解有关于声音的哪些知识?
生:为什么鸟的叫声与青蛙的叫声不同?(笑声)
生:为什么笛子的声音非常的清脆,音调非常的高,而萨克斯的声音就非常的低沉?
生:为什么小鸟的叫声有时高,有时低?
生:为什么刚才**的声音那么好听,而汽车喇叭声就非常的噪人?
生:为什么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我们听不到?
师:“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说明: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第一步。由学生的问题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振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就可以解释声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那么,请问:
振动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
生:(讨论)振动有大小之分,振动有快慢之分。
说明:利用形体语言来讲授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
师:很好,振动有快慢和大小之分。而振动的大小物理学中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板书)
板书:一、相关概念:
1.物理学里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频率:
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是物体每秒中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表示。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蝙蝠所发出的超声波我们听不到?现在我们来看投影片(指投影片)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
我们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那么,根据投影片你还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生: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因此可以利用狗的反映来判断周围是否有情况。
生:**前,会有“鸡飞狗吠蛇出窝,老鼠搬家”等异常现象,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一部分地壳振动所发出的次声波。
说明:首先将有关概念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下一步的新知识的学习更加的顺畅,避免了由于知识点的学习打断学生的**过程。)
师: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利用录音机放一段**,不断将音量的旋钮进行旋转,使音量发生变化)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发现声音有了一个大小的变化。
生:老师将音量给变了,声音的音量有时大,有时小。(学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声音确实有大小的变化。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用响度来表示。(板书)
板书:1.响度:声音的大小。
师:那么,声音的大小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可能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生:可能与振幅有关。
师:要知道声音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必须要学会观察,从观察中获得答案。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观察呢?
生:应当找出一个物体,让它振动发声,观察响度不同时的物体振动时的情况。
师:很好。那么,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为什么?
生:(讨论)应当注意采用同一个发声物体,因为不同发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不同,易产生干扰。
师:将某一些量固定或控制不变,可以排除很多的干扰因素,使问题的研究简单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刚才,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已经注意到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既然如此,那么请大家利用手边的器材,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来。
生:(进行实验)
师:请你将你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利用钢尺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利用橡皮筋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利用小铃铛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师:当物体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你发现它的振动有什么变化?
生:(再次进行实验并观察)
师:请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
生: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角,用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当用的力大的时候,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当用的力小的时候,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生:把乒乓球放在桌面上,用手拍打桌面,用力小的时候,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弹的幅度小;用力大的时候,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大。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都非常出色,从同学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板书)
板书: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师:物体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
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实验中我发现,有时发出声音的物体的振动并不易察觉,如刚才桌子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但是同学们利用一个乒乓球就可以将这种振动表现出来,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现在,请大家观察我所做的实验,说明是什么地方应用了“转换法”?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将录音机的音箱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小纸人放在音箱上,打开录音机,不断旋转录音机的音量旋钮)
生:(观察、讨论)实验中利用小纸人的跳动来观察声音的振动,是利用了“转换法”;实验中小纸人随着声音的响度变化跳动的幅度也不同,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我手边还有鼓、音叉、小锤、静止悬挂的乒乓球等物体,你能否设计出与刚才不同的实验来验证“响度与振幅有关”呢?
生:(讨论)我们组利用音叉、小锤、静止悬挂的乒乓球可以进行。(上台演示:
用小锤敲击音叉,静止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被音叉弹起来,随着时间的延长,小球被弹起的幅度逐渐减小)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听到音叉所发出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起的幅度逐渐减小,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生:可以用鼓、小纸人来进行实验。(上台演示:
将小纸人放在鼓面上,用小锤敲击鼓面,先用较小力敲,再用较大力敲)刚才,用较小力敲时,声音的响度小,小纸人轻轻跳动;用较大的力敲时,声音的响度大,小纸人剧烈跳动。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生:可以用橡皮筋来完成实验。(上台演示:
用手撑开橡皮筋,轻轻拨动,然后用力拨动)用手轻轻波动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小;用力波动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大。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说明: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引导学生进行**开始,逐步变成学生的独立**,使学生的**欲望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中适时地将学生在实验中应用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点出,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清楚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另外,观察不同声音的波形,教材是分几次观察的。我把不同音调 不同响度 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集中在同一时段观察,既能使操作方便 省时,又便于学生观察 比较,还便于教学进程的发展 升华。由于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加强 讨论 交流,用时较多,第23页的想想议议和科学世界就留给学生课后解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声音的特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响度和音色。在了解声的产生 传播原理后,提出声的特性,对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和理解声音,进而把握声现象,培养观察 比较 归纳 总结问题的能力也有重要意义,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有所发展,不善于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三。声音的特性。目标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 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过程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物质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学习方式 式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教法 式。难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三者关系教具 钢尺,音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