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方面: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能力方面 :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 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重点难点分析 :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激趣:
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
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生:(各抒己见,以达到资源的共享。)(三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师:早在2023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如: 郦巘阙溯属
2、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3、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师范读课文(或再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在此,教师应指出注意听的事项,如:字音的校正、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等。)
3、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6、讨论:疏通文意。(分成六个人一组,每组讨论一个文段的大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7、把各小组的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8、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研讨练习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巘飞漱清荣峻茂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写作训练
把你曾看到的山川、名胜的美好景色描述下来。
五、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六、课后练习
①用正楷抄写课文,并背诵。
②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笔来描绘眼前的景色。
附录: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板书设计 :
三峡郦道元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
水: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趣)
秋: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 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 理解课文内容。2 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3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 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 掌握方法,轻松背诵。教学重点 难点 1 重点 熟读课文,品味语言,欣赏佳句。2 难点 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情境并读出不同的感受。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 搜集有关三峡资料,感悟美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 教学设计13 八年级语文教案 三峡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三峡 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