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细菌》课件说课稿

发布 2022-12-27 20:35:28 阅读 2923

②.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通过现象总结细菌的繁殖和生活特点,计算细菌数目。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说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组织我们的教学策略,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教学手段,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初中二年级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但初步掌握了一些判断和识别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将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以及霉菌实物,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由抽象思维过渡,进行稍微复杂的分析但还不能分析一些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也有欠缺,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的的教法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策略和手段、设计思路、(教学)资源和准备、教学(扼要)流程图、教学过程(具体)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等。

①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利用启发、讲解、讨论等教法,通过故事、

挂图、录像、回答问题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

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辩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二)学法:1.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石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动手制作细菌的模型,使学生对细菌的额形态结构有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③设计思路是,前半节课,我讲引导学生1.从生活走进细菌。

首先通过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让学生深切的认识到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后半节课,我将带领同学们。2从细菌走向生活

通过了解细菌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形态,繁殖和营养的主要特征。并最终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认识到细菌在人体环境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不乱吃抗生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本节课(资源准备)我将准备多**课件,含有菌落的培养皿,**,细菌形态挂图,细菌繁殖挂图,小纸片等物品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笔、橡皮泥。

本节课教学流程主要按以下设计进行,首先我使用(故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同时,以游戏、计算的形式,通过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和营养方式来掌握教学难点。最后,我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细菌对人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己的认识观,并能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看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提问】引入课题。

1、什么是菌落?

2、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有哪些?

2)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荷兰人首先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到了细菌。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用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 (填“是”或“不是”)自然发生的;他还发现了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学之父”。

2、细菌的特性。

1).形态:细菌有状、 状、 状等不同形态。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是生活的。

2).结构:细菌的个体十 。一个细菌是一个细胞。细胞的结构有 、

但是没有成形的只有集中的区域。此外,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或生有 。

3).营养:大多数细菌同动物一样,细胞内没有 ,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它们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营养方式是 ,属生态系统中的。

4).生殖:细菌是靠进行生殖的。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小时,细菌就能**一次。

5).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它是细菌的 ,帮助细菌抵抗环境。当小而轻的芽孢飘落在适当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6).分布:细菌繁殖和形成的持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带着老师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回答。

三)展示汇报、分层指导。

细菌的发现。

阅读p58-59“细菌的发现”,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

2.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思考。

1)在实验中,巴斯德为什么要将瓶中的液体煮沸?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因此,巴斯德被称作。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阅读p72-73“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

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

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

4.根据细菌的结构特点,你能不能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细菌的生殖。

阅读p61“细菌的生殖”,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2.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方式是什么?

3.完成p60“技能训练”并交流。

4.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四)、合作**,师生评议。

1.细菌与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有什么异同?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五)、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必做题】(c层学生)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细菌的人是。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弗莱明 d.达尔文。

2.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a.**生殖 b.接合生殖 c.孢子生殖 d.出芽生殖。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壁。

二)、判断题。

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3.细菌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选做题】(b层学生)

1.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是细菌的生殖细胞d.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

2.巴斯德所做的肉汤实验,证实了肉汤中的细菌是。

a.空气中自然形成的b.肉汤中自然形成的

c.全部来自于空气d.矿区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产生的。

3.分布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a.全部进行异养 b.全部进行自 c.大部分是异养 d.大部分是自养。

提升题】a层学生。

细菌体内没有 ,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作用,只能利用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4)总结与作业。

我从细菌的发现过程、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的营养方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同时我要求同学们以小**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5)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如图。

四、说设计的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希望学生一直是**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主持人,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我采用多种教法与学法,丰富这节课的趣味性。同时收集一手的科学前沿,让同学不仅了解课本的基本知道,还能知道最新的生物进展,拓展视野。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件的全部内容。我深知课件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点的提炼与体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用最简洁的文字与最直观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本节的内容,把课件制作与书本相结合,充分运用好多**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我在制作课件时所遵循的原则。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说课稿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

1 教学背景。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细菌 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 真菌以及菌落的概念,对细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对细菌进行了详细的展开,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

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分布》说课稿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 细菌和真菌分布 说课稿说课稿。课件八年级生物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

八年级生物细菌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 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